陳奕迅《孤勇者》播放量破10億!它如何爆紅成兩岸小學生神曲?
歌手陳奕迅(Eason)為電玩遊戲改編的動畫劇集《英雄聯盟:奧術》(內地譯作《雙城之戰》)獻唱主題曲《孤勇者》,2021年11月8日上線當晚即創下2億次播放量,更風靡內地小學生群體,陳奕迅還曾在微博戲稱「聽說我出了首兒歌?」如今在台灣小學生界同樣火爆,其流行程度令不少家長嘖嘖稱奇。
小學生心照不宣的「接頭暗號」
據了解,包含抖音(TikTok)平台在內,《孤勇者》一曲至今已累積數十億次播放量。打開內地影音平台b站(bilibili)充滿《孤勇者》各種改編版本,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手勢舞、課桌舞等舞蹈。有趣的是,許多up主為了測試其流行程度,在路上隨機對小朋友哼唱幾句歌詞,對方多半能迅速接唱,使得《孤勇者》被稱為新一代小孩界的「接頭暗號」。
台灣傳媒《聯合報》今(2022)年7月曾發布報道,關注到《孤勇者》在內地小學校園「圈粉」無數的盛況。該文指出,「《孤勇者》的音樂一放,就像打開了『電閘門』,男生扯着嗓子聲嘶力竭的唱,太上頭(令人上癮)了!」濟南市中區泉海小學音樂教師蘇卓藝表示,二年級班上學生合唱《孤勇者》,「即使嗓子喊啞了,還要求老師單曲循環」。
至於內地小學生何以喜愛這首歌?蘇卓藝轉述了學生的理由,「好聽」、「好學」、「帶勁」、「感動」。濟南市歷下區歷山雙語學校五年級的呂思源則稱,「這首歌帶給我力量,我是一個成績一般的孩子,但我也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
勇敢抗癌又不懈追夢的創作背景
「戰嗎?戰啊!以最卑微的夢,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裏的才算英雄。」《孤勇者》旋律簡單易唱,歌詞令人琅琅上口,充滿勇氣與熱血,又有療癒的效果,從而獲取了遍及各個年齡層的擁護者。
事實上,這首曲子原來是搭配《英雄聯盟》主題,還原一個個無名英雄的不屈精神和英雄氣概。與此同時,又譜寫出作詞者唐恬的勇敢抗癌的心路歷程,對一般成年人面對生活坎坷難關時,也具有正面的鼓舞效果。
「對平凡普通人的鼓勵,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孤勇者》所帶有的情感渲染力量,不得不提到來自內地湖南的作詞人唐恬。出生於1983年的唐恬,曾為《2006超級女聲》、《2009快樂女聲》創作主題曲《唱得響亮》,卻在2012年確診鼻咽癌,但她勇敢抗癌又不懈追夢的故事依舊感染了許多人。
她曾對參加《中國夢想秀》以模仿名人而驚豔全場的盲人吉他手吳光說過:「因為你的存在這世界更美好一些。當你看不見時聽覺會更敏感,上天拿走你一些東西的同時也會給你另外的寶貝。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天性樂觀,是被逼到這份上了,既然哭也是過笑也是過,那就笑得再大聲一點吧。」這段話或許體現了唐恬面對病魔與夢想拉扯時的人生體悟。
內地官媒認可向醫護和警察致敬
温暖勵志又對人生充滿熱愛的元素,深深的烙印在唐恬的創作之中。今年初在內地走紅的電視劇《人世間》,感人肺腑的主題曲即出自唐恬之手。描寫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後人民互助抗疫的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唐恬為之創作了推廣宣傳曲《為我們失去的》,治癒了無數觀眾因疫情而坍塌的人生遺憾。
唐恬曾懷抱着替偶像陳奕迅寫歌的夢想,《孤勇者》也是她圓夢的結果,搭配陳奕迅動人的歌聲,大受好評。這首歌曲為聽眾注入了正能量,內地官媒央視、新華社製作的影片不乏以其作為背景音樂,既向抗疫路上逆行的醫護工作人員致敬,也頌揚警察勇敢犧牲的偉大精神;還得到中國女足主教練水慶霞的青睞,選作為2022年女足亞洲盃冠軍的戰前打氣歌。
一首原來面向成年人的《孤勇者》,又何以觸動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從歌曲的表現形式來看,歌詞連續以「愛你」開頭,排比好記,而且口號式的副歌,更輕易達到「音樂一響,張口就來」的境界,還能觸發小學生時期素樸的英雄情懷,迅速成為「洗腦」神曲。不過也有專家分析,《孤勇者》之所以成為「兒歌」,背後脱離不了教師或家長的引導。
兩岸流行文化走向「心靈契合」?
受到內地官媒認可,又獲得內地小學生熱衷的《孤勇者》,也跨越了海峽,響遍台灣小學校園。台灣著名Podcast主持人美樂蒂(Melody,本名何雪帆)最近就在節目上分享友人小孩因熱愛《超人》(內地譯作《奧特曼》,台灣譯作《超人力霸王》)系列,網路上看到的影片多數都以《孤勇者》作為背景音樂,小朋友每天都在聽,「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
美樂蒂為了解開這首歌「洗腦」之謎,上網查了之後發現超多「很可怕」的影片,「全班小孩用生命在吼唱」。另一位主持人也附和,自己的小孩一上車就要求聽《孤勇者》,其他來賓紛紛驚歎這首歌在台灣的傳染力道。
《香港01》記者在台灣幾個常用的通訊軟體群組裏提問,立刻就有好幾位小學生家長跳出來回覆自家小孩的「痴迷」程度。一位新北市的小二生家長分享,兒子會一直唱《孤勇者》,因為看了非常多《超人》影片,而且很多是中國大陸製作的,令他也不自覺跟唱起來。另一位台北市的小四生家長提到,家裏的小女生「愛到閉上眼睛不用看歌詞都會唱」,在家唱卡拉OK「第一首就指定點這首歌」。
還有一位桃園市小二生家長則說,小朋友雖然沒到熱愛,但「他搭同學的車,車上在放這首歌,同學會跟着唱」,聽着聽着也會跟着哼唱副歌。此外,《香港01》記者假日走訪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象鼻岩景區,當天風強浪大,身後突然傳出「戰嗎?戰啊!以最孤高的夢……」歌聲,轉頭一看原來是三個小學生坐在一塊巨石上激昂地合唱起來。《孤勇者》在台灣小學生群體的火紅,由此可見一斑。
以台灣常用的音樂串流平台KKBOX為例,《孤勇者》攀上華語年度單曲累積榜的第五名,也擠進華語單曲日榜的亞軍之位。YouTube平台上還能看到台灣網友製作影片,配上《孤勇者》歌曲為台軍加油打氣。
兩岸民意看似背道而馳,卻在《孤勇者》的音樂世界裏意外取得了交集。在網路時代無孔不入的傳播之下,兩岸年輕世代流行文化有趨同的勢頭,而且中國大陸越來越扮演輸出者的角色。不只是《孤勇者》,比如一位內地抖音遊戲博主某次直播中,脱口而出一句「完了,芭比Q了」,在台灣也幾乎成為年輕世代的口頭禪之一。
挾着「反中」意識形態的民進黨政府,宣稱要防止大陸影視文化對台灣「入島、入戶、入腦、入心」。不過無論是《孤勇者》一曲在小學群體人氣居高不下,或者類似「魔芋爽」等內地零食在台熱銷等現象,似乎看到了兩岸新世代在流行文化領域先走上了「心靈契合」的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