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到國際 習近平兩次會面三大不同

從美國到國際 習近平兩次會面三大不同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按照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後的既定安排,習近平今日(28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的國際工商界代表。相較於2024年,這一次的會面有三大不同。

其一,上一次習近平會見的是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包括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格林伯格、黑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世民、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艾利森、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等,這一次則是會見的國際工商界代表,包括美國聯邦快遞集團總裁芮思博、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法國賽諾菲集團首席執行官韓保羅、英國滙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日本日立製作所會長東原敏昭、韓國SK海力士社長郭魯正、沙特阿美總裁納瑟爾等。

從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到國際工商界代表,意味着中國在2024年意在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強調「修昔底德陷阱」並非必然,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愈發凸顯,中國轉而開始放眼更大的國際,當然美國也是國際的一部分,但美國並不等於國際。2025年,面對國際秩序的深刻變化和調整,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構建新型國際秩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4年3月27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強調中國經濟是健康、可持續的,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歡迎美商繼續「投資中國、深耕中國、贏在中國」。(新華社)

其二,上一次因為會見的是美方代表,所以習近平在講話中花了很多時間談中美關係,但這一次因為會見的是國際工商界代表,故而習近平講話側重強調中國對外資的重視。習近平說,外資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創造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正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

習近平還說,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已經對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中國將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重點,進一步擴大開放;保障在華外資企業同等享受國民待遇,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加強同外商溝通交流,為其來華貿易投資儘可能提供便利,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同時,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努力為外資企業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影片截圖)

開年以來,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科技發展推動市場風險偏好的明顯抬升,但表徵傳統經濟基本面的數據依然偏弱,中國也面臨着穩外資的切實壓力。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 2024年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為人民幣8262.5億元,年減27.1%;2024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萬9080家,年增9.9%。今年前兩個月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1712.1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20.4%,其中1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按年下降13.4%。

其三,上一次會面之際因當時坊間盛傳「中國崩潰論」以及「中國經濟見頂論」,故而習近平藉由會面指出,中國的發展經歷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因為「中國見頂論」而見頂。而這一次會面,類似的聲音已經不再,所以習近平講話除了給外資派定心丸,還強調中國仍然是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的支持者、參與者。

習近平說,多邊主義是解決世界面臨困難挑戰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在維護世界經濟秩序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也承擔着重要責任。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共同維護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正確方向發展。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