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觀點】停留科技應用難有作為 資金硬件外的有利條件
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被問到,為何只用紙筆,沒有用iPad 作紀錄。問題背後的意思,是質疑局長何以沒有領頭應用科技,局長指他也愛用iPad,但不想看起來不尊重記者,看似「神回」,卻仍反映了政府以為「用用科技產品便是推動創科」的官僚思維。發展創新科技需要的是創新思維,創科局的領導層需要有新思維配合,創造有利條件。
誠然,政府願意在創科方面投放資金及硬件,協助科研機構及中小企,實屬良好的姿態顯示其決心。然而,除了大量撥款和設備外,政府更需要的是改變其思維,設身處地想想創科企業面對的困難,掃除障礙。香港創科人才培養相對新加坡、日本等地著實落後,整個社會亦欠缺創科的氛圍,單靠專業人員去研發,卻又處處碰壁。Uber在香港因法規問題難以成為主流,設計智慧出行App卻欠大數據,這些已浮面的問題政府怎能仍繼續以「鼓勵」及「考慮」來拖延?
施政報告其中一項與創科相關的政策,是把現時在政務司司長轄下的效率促進組撥歸創新及科技局,進一步在政府各部門推廣資訊科技。可是,小組自1992年成立至今,其角色主要是加強各部門的行政效率,及增加大眾能取得政府消息的渠道,其定位應該不只是推動科技應用,還有架構、業務重組等管理上的工作,把它撥歸創科局之下亦是奇怪之舉。
政府內部固然要牽頭引入更多科技應用,但要真正增加創科氛圍,不是靠各部門追科技,而是要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外界素聞此小組的工作,原來設立「1823」一站式投訴及查詢熱線、青少年資訊網站Youth.gov.hk 等亦是小組的工作。
引人注目的是,施政報告指出會成立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將由特首林鄭月娥將親自主持,外界質疑政府「架空」創科局權限的聲音不絕於耳。創科局成立以來無所作為,政府明顯需要有新思維推動創科。報告指除了會考慮在政府採購方面不再單以價低者得的標準考量、檢視現行不利共享經濟的法例外,對於實際如何推廣創科,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仍主要依賴業界利用政府的資金及硬件,欠宏觀的主導角色。
創科和發展智慧城市環環相扣,如何讓大企業如八達通、巴士公司等開放大數據,才能讓創科企業發展更多便利於民的產品及服務,有助政府規劃「智慧出行」。政府不能只在那邊「鼓勵」企業和「考慮」在法規上「拆牆鬆綁」,而要盡快改變議而不決的態度,把有利的政策實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