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補選.觀點】泛民應爭取新移民選票
姚松炎在九龍西立法會補選敗選,有指部分公共屋邨選區的新移民比率相對高,他們傾向投票予建制派,間接令姚松炎敗選。先擱下新移民佔公屋居民的比率不議,「01觀點」曾多次強調,政府必須盡快收回單程證審批權,但單程證制度一時間難以改變,政府也不可能剝奪港人與內地配偶、子女團聚的權利,泛民支持者與其對新移民大加批評,倒不如主動爭取他們的支持。
新移民傾向建制 泛民應力挽狂瀾
誠然,近年有研究指出,新來港內地人士傾向支持建制派。學者黃鶴回、馬嶽、林蔚文於2017年聯名發表的論文《移民及民主:香港大陸移民的政治經濟》(Migrants and Democratiz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Immigrants in Hong Kong)》(下稱:黃馬林文),得出數個結論:相對於本地人國內新移民更傾向定義自己是建制派;國內移民更傾向投票予建制派;國內移民較少定義自己為反對派;國內移民較少投票予反對派。觀乎文章提供的數據,在本地人中,支持泛民主派約佔六成;反之,支持泛民者在新移民中只佔41%。
文章又指出移民的決定源於尋求較佳的經濟環境,新移民對經濟以外的議題關注度較低。他們來自較貧乏的地區,移民的目的是改善生活環境,一般而言,他們都能達到目的,這增加了他們對在位者的支持度。此外,相對於本地人,新移民對本地政治精英的往績認識較少,他們對政權的不滿程度相對較低,加上他們初抵香港之時,較少機會接觸民主運動。基於以上原因,他們較少支持反對黨派。
仇恨新移民適得其反 增添建制派本錢
近年本地人對於新移民的批評與日俱增,有指他們搶去本地人的資源,又指他們由中央安插,目的是增加建制派的選票,云云。這些說法缺乏事實根據,就現實政治而言,同樣對民主發展有害無益。
須知道,基於地緣因素,香港人與內地人結婚的比率一直頗高,而申請單程證者絕大多數都是港人的內地配偶、婚生子女,政府不可能剝奪他們在港團聚的權利。在這前提下,就算政府收回單程證審批權,香港仍會有一定數量的內地移民。支持民主的市民若然歧視他們,不但不能改變現實,更有機會令他們投向親建制陣營。
事實上,黃馬林文曾提及政權有機會藉新移民的政治取態達致政治目的,但是隨着環境轉變,新移民的政治知識將有所提升,縱然過程緩慢,他們與本地人政治取態的差異有機會縮窄。由此可以推論,泛民若能對症下藥,仍然可以收復失地。
新屋邨陸續落成 泛民應加強社區工作
就短期策略而言,泛民應穩固票倉,而非貿然進攻必敗之地。但是從長遠策略看來,泛民必須於地區紮根,爭取當區居民支持,對於新移民較多的地區,泛民理應採取具針對性的策略。
《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作出分析,十年來,擁有專上學歷的新移民上升一倍,每月收入達1.5萬元或以上的人口也有所提升,但是總體來說,新移民的低收入人口比例,仍比全港人口為高。他們縱然並非全都擁有投票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他們居住滿一段日子,即可成為選民。新移民來港生活後適應需時,政黨理應施以援手,增強地區勢力。
可以說,部分泛民大黨的政治工程向來「離地」。在今次選舉中,不少人認為姚松炎的敗因,是「自決派」在初選替補機制中開罪民協,以致在深水埗失去大量票數。我們須問的是,為什麼民協在深水埗選區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區議會選舉採用單議席單票制,泛民卻屢屢敗選,資源不足固然是敗因之一,但是泛民亦需反思其投放了多少地區資源。民協的政治立場向來搖擺不定,馮檢基「又傾又砌」的立場,更是為人詬病,但是民協的地區工作,實在值得各泛民政黨參詳。觀乎2015年深水埗區議會選舉結果,泛民在23席中共取得11席,是少有能夠奪得近半議席的選區,當中民協一共取得9席,雖然其後吳美、鄒穎恒退黨,民協仍佔7席。舉例說,民協設有職業訓練中心、社會服務中心以及不同社會企業,切合當區居民所需,這多少是其成功之道。
觀乎中策組委託中文大學進行的《香港的城市生活模式:深水埗社區研究》,深水埗區的中國內地新移民佔全區人口的比率為5.7%,明顯高於3.2%的全港平均水平,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深水埗區內地來港未足七年者更是多區中最高。這不能代表民協爭取的都是新移民選票,但是這多少能夠反映建制派在新移民人口比例較高的地方並非立於不敗之地。可惜的是,一些規模較大的泛民主派政黨、特別是一些高舉激進大纛的政黨卻少有紮根地區,只顧在立法會選舉的比例代表制下藉其政治立場爭取部分市民支持。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去年發表《善用現有土地》文件,五個新發展區將於2023年至2027年陸續落成,當中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新發展區,還有東涌新市鎮擴展區以及元朗南區,新增人口達448,500人,當中或有多少立場傾向建制的新移民,泛民應該為此訂立策略,而不是讓選票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