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補選.觀點】泛民力量被削 政府切勿自喜 DQ後遺未解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立法會補選揭盅,建制派從泛民主派手上取得兩席,選票數目持續上升,勢力更穩固,泛民未能奪回立法會直選組別的否決權。從大局來看,候選人的地區表現,較以往影響立法會選情。單靠政治明星空降參選,力量有限。追源溯始,整場補選是因為立法會議員宣誓風波,及後參選人被取消資格而起,政府打壓反對陣營意圖明顯,徒添社會撕裂。政府必須放棄政治追殺,早日令選舉重回正軌,黨派之間能夠有序競爭,推動政制發展。

姚松炎確定敗選後,與身邊的人相擁抱。(余俊亮攝)

泛民建制此消彼長 直選經驗、地區工作更顯重要

補選的投票率一向比換屆選舉低,當建制派的票源穩定,泛民勝敗就取決於選民投票意欲。再者,兩陣對決,難以盡吸比例代表制下,同一陣營但不同光譜的選票。一如所料,泛民三區的得票率和得票數字均下降。在港島區,泛民區諾軒對戰建制派陳家珮,得票比例已經拉成均勢,泛民當年稱頌的六四比,或者五五對四五已成歷史。在新界東,范國威當選,但得票數字較2016年換屆選舉和補選低,反映未能集合所有傳統泛民及本土陣營的支持。

無論如何,今次泛民的當選者也有共通點,即是在地區工作多年,深耕細作,再去參選立法會。僅以二千多票飲恨的姚松炎,以往也走訪不同地方,了解居民需要,尤其協助屋苑推動環保,值得其他地區工作者學習。可惜,他的競選工程來得太晚,在補選提名期臨近才宣布轉戰地區直選。更託異的是,在泛民初選後,姚松炎和馮檢基爭議出選資格,泛民內部大傷元氣,民協資深成員譚國僑事後檢討,指民協成員落力動員,但也坦言選民自有選擇,意即未必「過戶」投姚松炎一票。

+1

投票率低加上選情吃緊,礙於資源有限,直選選舉工程經驗欠奉,每一項競選工程有些微失誤,例如放棄啟德選區或者擺街站時間地點錯誤,也導致票數流失。反觀,對手鄭泳舜早為深水埗區議員,加上建制派組織票牢固,競選期間也少有醜聞,是取勝關鍵,打破補選泛民取勝的往績。

過往政圈有一種印象,即在立法會選舉,明星效應可以頂替地區工作。這種想法曾經見效,出名的例子是梁國雄或者公民黨的律師,但現在已經不能作準。觀乎今次選舉表現,泛民中人在衡量參選勝算時,需要多加看重地區表現以及選民支持度,評估有否能力進軍議會。泛民要好好總結經驗,如何在資源緊絀的劣勢下,打好社區樁柱,為未來的補選及換屆選舉與建制派競爭。

3月12日,鄭泳舜到深水埗謝票。(盧翊銘攝)

DQ 困局未解 阻礙政治政團發展

今次補選,源自政府取消不符合宣誓規定的立法會議員,補選期間再次出現取消參選資格爭議。《香港 01》去年社論指出,指梁振英以敵我矛盾看待民主派,藉宣誓爭議摒除姚松炎、劉小麗等對手,加劇社會撕裂,「01觀點」也批評現屆政府以剝奪香港眾志周庭參選權打壓非建制派,無助社會大和解。工聯會成員黃國健認為鄭泳舜當選是「市民認為政府DQ無做錯」,那只是片面之詞,忽略另外一半選民投票給姚松炎以及其餘泛民候選人的訊息,也不代表政府行動正確,政府更不應沾沾自喜,無視市民不滿。

選舉主任處理候參選人資格含糊欠理,民間無從準確判斷政府不容許甚麼政治立場,隨時觸碰地雷,更難以合理時間部署選舉工程,窒礙政黨發展和表達意見的自由。港人的政治權利來自《基本法》,不應輕易設限。政府不能偏袒建制派別,必須澄清參選準則,以及釐清選舉主任的職權。政團有規可依,也有助部署日後選舉,穩定香港的政治格局。

選舉過去,泛民選民及助選團在網上檢討敗仗原因,當中不免有自責也有埋怨,當中不少慨歎泛民政團表現每況愈下,不能真心誠意投選候選人。眼前還有另一場立法會選舉補選及明年底的區議會換屆選舉,泛民只有從過失中學習,超越黨派成見,才可帶領選民爭取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