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小訓練6】手眼協調手指操 訓練孩子各種專注力 穩定情緒
SEN小訓練系列第六集,喜步兒童成長中心專注力導師陳庭婧會跟我們探討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又會介紹「手指操」和「拍拍操」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和左右腦協調。
特殊學習障礙是泛指一系列學習異常的表現,即在聆聽、說話、閱讀及寫作等方面有顯著困難。常見有:讀寫障礙、 語言障礙、數學運算障礙、發展性協調障礙、視覺空間感知障礙,其中以讀寫障礙最為普遍。學障學生可單一或按不同程度同時存在以上五種類別,亦可能同時有「專注力失調」和「社交發展遲緩」、「自閉症」等等。
有很多家長除了帶小朋友到一些支援中心接受治療外,自己都在家中跟小朋友作一些簡單的訓練,協助治療進度,所以我們這個系列找來了喜步兒童成長中心的多位導師和治療師,為各位家長介紹一下不同學習障礙可以有什麼針對性的小訓練。
第一集:【SEN小訓練1】學障兒童難掌握數概 用小鱷魚幫助分辨多少
第二集:【SEN小訓練2】學障兒童難掌握數概 分派水果遊戲學10的加數組合
第三集:【SEN小訓練3】有趣口訣加畫畫 輕鬆學習10的加數組合
第四集:【SEN小訓練4】用層層疊學組織中文句子 可個人與小組進行
第五集:【SEN小訓練5】iLs聽樂治療 改善聽覺過敏 提升專注力
專注力並不是指小孩乖乖地安坐下來,專注力總共可以分為四個類別:
1. 聚焦性專注─視覺和聽覺的專注
2. 選擇性專注─有A和B兩個項目我們選擇了其中一樣去專注。例如老師在上中文課,小孩腦海中在專心地想英文功課。
3. 轉換性專注─相對來說比較多小孩難做得到。例如本來他們在玩玩具,剛好到吃飯時間,我們如何由他玩玩具的專注,轉去吃飯的專注。或者本來在上體育課,剛鐘聲響起要上下一課英文課,我們如何將小孩的專注轉換到英文課。
4. 分散性專注─多數大人都在做的,工作時不是在想工作的事情,而是在想其他各種事情。
婧老師指導師不會要求小孩做到各種專注,例如不會希望訓練他們做到分散性專注。但「專注度」和「專注」是兩回事,家長認為小孩專注力不足通常是在「專注度」力有不逮。例如小孩要從玩玩具轉換專注到吃飯,媽媽怎樣叫小孩都沒有反應,只顧著玩玩具。這其實是跟小孩專注度的狀態有關。
小孩在不同年紀都會有不同的專注度,而專注度有分高度集中的專注和普通的專注。高度集中的專注就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例如小孩彈鋼琴時,他進入了一個境界是他沉醉在彈琴之中,不知道時間的流動。小朋友維持這種狀態的時間都比較短,例如5、6歲的小孩在一小時之中最多只有10分鐘可以進入這種狀態。
而普通的專注是指小孩能否控制到自己的情緒,專注在一個空間之中,不會影響其他人。一個8、9歲的小孩在一小時中大概有35至40分鐘可以進入這種狀態,等同學校正常的上課時間。如果要小孩的大腦真正吸收知識,需要讓他進入高度集中的專注狀態,否則他只是沒有發脾氣、沒有影響他人,大腦並非進入專注的狀態。
所以要定義專注力不足要分兩個層面的。第一是能力上的專注,例如小孩能否專注地做眼手協調,他練習成功就得到「能力」。第二就是要小孩進入一個狀態。「能力」可以根據不同年紀慢慢習得,但能否持續或者能否讓大腦吸收資訊,就要靠「狀態」的訓練。這種就要訓練小孩情緒的控制、自我衝動的控制。
另外,專注跟情緒有緊密的關係。專注中有兩種的情緒狀態,第一是專注時小孩很放鬆,就像打機時;第二就是緊張地專注,例如考試、面試時。小孩在第二個情況時,表現會不及放鬆地專注,例如明明小孩背好詞語,但默不出來。
要訓練小孩的專注,婧老師有以下幾個練習:
先處理情緒 放電同時訓練
如果要提升小孩的專注,婧老師指首先要處理他的情緒。很多時候如果小孩的情緒未被處理時,你要他乖乖地坐下來做功課都很困難的。「他死都要做A,不做B,其實是否他做不到B呢?不是,而是他內在有很多不滿,未被家長或者老師認同,所以要他做到專注的表現是不容易的。」所以婧老師在課堂上會先跟學生做情緒的紓緩,例如剪紙、拍球、大叫等。當小孩的情緒得以放鬆和紓緩後,他的腦波就可以慢慢緩和下來,更容易處理一些細緻的工作。
婧老師希望家長在家中跟小孩做一些「放電式」的活動,可以加一些訓練。例如拍球,留意小孩能否做到眼手協調、左右交叉等。最主要是要留意小孩的眼睛,因為當視覺能聚焦得到,就最能幫助專注。一些視覺對焦、轉換焦點的練習,家長都可以多跟小孩做。例如「點手指」,家長伸出手指,就著不同速度要小孩跟隨,然後點一點家長的手指。
常用電子產品是大忌 盡量少用鬧鐘起床
婧老師提醒家長,電視和手機螢幕的跳動很大,會過度刺激小孩眼睛的感光細胞,導致有貶眼的問題。「例如手機螢幕每秒有6下的跳動,如果小孩的眼睛長時間每秒有6下的跳動刺激,他習慣了這個高速的頻率後,當他看書看著不會跳動的文字、看黑板上不會跳動的文字,眼睛就未必能定下來看這些資訊。」當內外的跳動頻率不相稱時,就會令小孩對學習失去興趣,影響小孩的視覺專注和聽覺專注。
另外婧老師指鬧鐘會影響小孩的專注,因為如果小孩使用鬧鐘才能起床,其實代表他們起床時不是完全完成一個睡眠周期。如果小孩長期在熟睡中被鬧鐘叫醒,很容易令他緊張和焦慮,影響他的專注度。
最後婧老師指,專注力涉及很多範疇和情況,所以要定義一個小孩是否專注力不足,要用比較科學的檢驗方法,而非單靠目測。她提議可以做腦波測試,檢測小孩的專注度,看看他能否進入一個專注的狀態之中。測試還可以檢測睡眠質素和疲倦指數,看看小孩在睡眠時大腦是否在復修。而專注時的放鬆狀態和緊張狀態,測試都可以得出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