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拆局】計劃拖拉近30年 由「肥豬肉」變「豬頭骨」
造價近千億的港鐵沙中線,紅磡站、土瓜灣站及會展站近日先後被揭發工程有問題,如何「收科」成未知之數,港鐵更以周一是公眾假期為由,延遲提交土瓜灣站鋼筋被削的報告,令公眾更加憤怒。而沙中線大圍至紅磡段到底能否如期在明年通車,更成極大疑問。
其實沙中線由初步構想計起,至今已拖拉近30年。公眾難免會覺得,一條好端端的大型基建,搞至今日如此地步,港鐵實在愧對全港市民。
當年的沙中線計劃,成為九鐵和地鐵的必爭之地,最終九廣鐵路投得營辦權,外界紛紛覺得九鐵勢頭正盛。偏偏在兩鐵合併後,沙中線彷彿變成了「有毒魔咒」,開支不斷上升,醜聞亦愈揭愈有,通車日期亦充滿疑問,沿線居民等了近30年,到今日還在苦苦等待一條過海鐵路,用「多災多難」已幾乎不足以形容,可算歷史的大諷刺。
沙中線歷史「源遠流長」 90年代已成馬鞍山樓盤賣點
雖然沙中線還未通車,但在香港已可算「歷史悠久」。早在地鐵通車前,港府已打算建鐵路接駁沙田新市鎮、東九龍至油尖旺區;到1989年,九鐵提出興建過海鐵路,由當時九鐵旺角站(即今日旺角東),經何文田及黃埔,過海到達港島線炮台山站,兩者加起來為今日沙中線的雛型。在90年代中期,甚至有馬鞍山樓盤以不久後會有鐵路接駁港島作宣傳。
不過以上過海路線計劃,因應90年代東涌線和機場快線過海鐵路的發展而一度暫停。到2000年,政府正式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建議將過往的第四條過海鐵路、東九龍線與大圍至鑽石山線構想三合一,成為新的「沙田至中環線」,2001年1月起邀請九鐵和地鐵競投。
延伸閱讀:【沙中線】調查高鐵醜聞後上位 「拆彈高手」馬時亨反被調查KO?
當年的計劃:造價260億元 2008年通車
最終行政會議於2002年6月拍板,建議特首把沙田至中環線的營辦權批予九鐵。據立法會文件指出,政府認為兩鐵提交的標書在技術層面各有優劣,但九鐵的方案在財務上佔優,車費水平較低,需要政府補助額也較地鐵少。九鐵初時預料工程造價260億元,最快甚至可在2008年投入服務。
不過因為沙中線與地鐵原本部分路段重疊,被指會形成惡性競爭,浪費資源,將兩鐵合併之說亦甚囂塵上。政府同年表示將研究兩鐵合併,為計劃帶來變數,路線可能要重新規劃。加上兩鐵隨後幾年就合併問題相持不下,難以討論沙中線計劃。
由於九鐵已先後擁有西鐵以及馬鞍山鐵路(馬鐵)的營辦權,奪得沙中線更可打破地鐵在過海鐵路上的壟斷。當時予外界觀感,九鐵承接這項重點鐵路項目後,絕對可與地鐵爭一日之長短,即使兩鐵合併也可以爭取較佳位置,甚至進一步「吞併」地鐵。
延伸閱讀:【沙中線】林鄭宣布成立「南丫海難」級調查委員會 委夏正民負責
一場「兵變」打爛九鐵招牌 合併後沙中線終正式上馬
可是九鐵多年來管理問題一直不能解決。2006年初,由於時任九鐵主席田北辰與管理層鬧不和,20名管理層於該年3月鬧「兵變」嘗試迫退田北辰,引起公眾極大關注。最終田北辰獲時任特首曾蔭權挽留,但政府經此一役,決定加快兩鐵合併步伐,以免夜長夢多。同年4月,政府宣布以九鐵租借50年服務經營權予地鐵的形式,達成兩鐵合併,沙中線終於再有眉目。
在2007年,曾蔭權再將沙中線列入其施政報告的十大基建計劃中。翌年3月,行政會議拍板落實建沙中線,由政府獨力承擔374億元造價,再批予合併後的港鐵營運。路線經多次修訂後,2010年正式刊憲,成為今日的沙中線走線,預計大圍至紅磡段在2018年落成,紅磡至金鐘段則在2020年落成。
延伸閱讀:【沙中線.拆局】一場黑色暴雨沖散港鐵管理層 馬時亨步後塵?
造價暴升醜聞連連惹不滿
自港鐵接手後,沙中線就彷彿如「中邪」一般,不斷出現超支延誤。2012年3月,政府突然宣布整個沙中線工程的造價升至798億元。由於工程波折重重,先後掘出戰時軍艦殘骸、炸彈等,宋皇臺站又多次發現古蹟文物,導致工程進度延誤。
於是沙中線開支繼續創新高。據去年底港鐵向政府提交的工程費用估算,因受宋皇臺站古蹟、灣仔北工地延遲交接等影響,主體工程再超支165億元,現時整體造價已增至971億元,至今還未封頂。
超支延誤之餘,工程質素更令公眾「眼火爆」。紅磡站月台工程近日被爆剪短鋼筋涉嫌造假,港鐵主席馬時亨、行政總裁梁國權、工程總監黃唯銘近日召開記者會解釋,但語焉不詳,有大量問題無法交代,不滿有增無減。土瓜灣站牆身、會展站挖掘工程也先後被揭發有問題,路政署已發表強硬聲明炮轟,勒令港鐵盡速交報告。
面對種種問題,到底日後工程是否需要大幅修正,是未知之數。市民最不想見到的,當然是鐵路又要延遲通車,更要公帑「填氹」。
延伸閱讀:【沙中線.政策分析】揭露問題靠「烈士」 法例何時保障吹哨人?
「肥豬肉」變「有毒魔咒」 市民當災
因此,沙中線營辦權本來是兩鐵競爭下的一塊「肥豬肉」,是兵家必爭之地。可是歷經兩鐵合併,由港鐵接手後,反而變成一個尾大不掉的爛攤子。如果熟知背後的歷史,相信會感到相當諷刺。
當然,歷史另一個諷刺之處在於,當年港府將沙中線的營辦權批予九鐵,主要原因正是財政因素,認為九鐵的方案通車後車費水平較低,所需政府資助的較少。偏偏經過16年的發展,鐵路造價不斷上升,變成市民口中的「大白象工程」,完全違反當年的原意。
那到底這條「千億鐵路」,最後能否如期通車?工程不斷超支之下,市民還有沒有可能享用低廉的車票?大概只有五個字可以形容:不要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