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服飾的天橋大翻新(上):設計師都是文化盜賊?

撰文:添子
出版:更新:

世界各地的傳統服飾一直都啓發不少高端品牌的設計,尤其在這民族風盛行的年代,這類翻新傳統的造型和產品更是源源不絕。有的設計師將自家傳統發揚光大,有的設計師擷取別國服裝作為靈感。在全球化環境下,時裝作為媒介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誰知道原來這些設計或會引起有關傳統的深層次矛盾?

說的是所謂「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在時裝圈子中的爭議,讓我們看看維基如何形容這種現象:

「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意指個別文化主體採用他者文化的元素作詮釋、採用及修改,因帶有不對等的殖民性質而有別於平等的文化交換。

從1970年代的Yves Saint Laurent「Chinese Collection」、John Galliano為Dior設計的藝妓Haute Couture,到最近期2015年Met Ball「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主題,借用異國文化在時裝界並非罕見,甚至形成一個龐大的獨有美學風潮;非洲、中國、日本等題材在天橋上絡繹不絕地上演,卻只是徒有其形,脫離了文化脈絡(decontextualized)的虛像。

2015年的Met Gala以「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為主題,Sarah Jessica Parker戴上由英國帽飾設計時Philip Treacy設計的粵劇風頭飾,正是典型「文化挪用」的例子。(網絡圖片)

時尚界的東方主義

每次跟設計師朋友談起2015年的Met Ball,他們總是嗤之以鼻,笑言主題應改成「Halloween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文化本是平常事,但正因平常,才複雜無比,因為沒有任何意象式的標誌能代表整個文化體系的內涵。難道一身刺繡金龍、裙擺上祥雲飄飄,就能代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將異國文化化成平面且無意義的圖案想象,正是大部分歐美設計師踩過的陷阱。

看看以下例子即可瞬間明白,時裝界中的「文化挪用」現象是何等嚴重:

(左)1977年由聖羅蘭親自設計的「Chinese Collection」;(右)由Tom Ford為YSL於2004年設計的秋冬系列。(網絡圖片;Vogue Runway)

#1 Yves Saint Laurent

即使如Yves Saint Laurent一般的鬼才依然難逃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影響,以寬大剪裁的仿褂套裝配金飾、尖頂圓帽模仿清代長衫旗袍;後繼者Tom Ford更走極端,以五爪金龍、祥雲、壽字等散亂的中國象徵堆砌在暴露、貼身、仿旗袍式的晚裝上,China Doll造型顯得更加低俗。

John Galliano於2007年為Dior設計的秋冬高級訂製服系列。(網絡圖片、Vogue Runway)

#2 Dior by John Galliano

號稱鬼才的John Galliano,他的創意和時裝功架毫無置疑,但曾經發表種族歧視言論的他,其歐洲中心主義思想也反映在早期作品上。他於2007年為Dior設計的春夏高級訂製服系列以《蝴蝶夫人》作為靈感,和服、浮世繪、摺紙、折扇等日本元素貫徹整個系列。最諷刺的是,這套作為靈感的愛情歌劇同樣充滿作家對日本女性的幻想,衍生出的高訂系列自然也充滿文化挪用的痕跡。

DSquared2 2015年秋冬系列以美洲印第安文化為「靈感」,卻被加拿大人狠批。(Vogue Runway)

#3 DSquared2

別以為只有亞洲文化才會被人肆意竊取,美洲原住民的印第安文化同樣深受歐美設計師「歡迎」,加拿大品牌DSquared2 2015年的秋冬系列正是反面例子。須知道什麼顏色襯什麼圖案,在原住民當中其實蘊含無數文化和宗教意義;設計師Caten兄弟不知就裡胡亂運用,自然引起加拿大原住民的不滿。加上他們在系列簡介中以「tribes」(部落)、「squaw」(婆娘)等字眼形容印第安人,更是火上加油。

在創意與尊重文化之間

說實話,從文化層面抽離看這些作品,不論服裝結構、造型和創意程度,上述品牌的設計其實均是佳作,亦為時裝圈子奠定新氣象。《Business of Fashion》的網站作家Osmand Ahmed亦強調「文化挪用」的可取性:「『挪用』能成為積極的力量,創造文化間交流、為創作人提供風多可用的表達詞彙。」惟當中帶有剝削和歧視的政治無意識(Political Unconscious)實在難以忽視,亦不能忽視。

時裝界能否在創意與尊重文化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下回繼續談談,努力成就文化共融的設計案例。

更多翻新傳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