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揭發者|香港體制改革清單
香港需要改革已經是共識。香港要升級轉型,就必需要進行體制改革。香港自從回歸之後,並沒有進行全面體制改革,尤其是管治體制的改革,香港需要列出一張管治改革藍圖與管治改革清單。以下是一個初步構想,包含了幾個分類。
1.管治體制改革
管治體制改革包括四個項目︰
1.1 首先是問責局長制改革︰問責局長與常任秘書長之間的分工需釐清;問責局長制於2002年實施,運作了22年後需要檢討如何調整修訂,使制度更有效能。
1.2 公務員的考核、培訓和升遷體制改革:公務員事務局在2021年成立公務員學院,旨在透過培訓課程,培育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但公務員學院提供的課程比較類似一些不須考核的工餘課程,這需要作出改革。如何設立客觀性的考核機制,提升整體公務員的水平?如何提高他們應用科技能力的專業性與積極性?如何提升他們的領導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管治水準,這是一個重要課題。
1.3 地區行政體制改革︰區議會、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分工和配合需要進一步提升;甚至應實施「區長制」,把權力下放到地區,讓十八區能夠區區創新,在環保、垃圾分類、市集經濟、文旅資源上有更大的自主權。學習深圳和上海實施的區長制,發展成具有香港特色的區長制,促進區與區之間的良性競爭,創造更多社區經濟的可能性。
1.4 政策研究體制改革︰目前政府部門的不同類型政策研究都是外判給英美顧問公司。發展局轄下的工務部門,包括規劃署、屋宇署、建築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等展開的各式各樣研究都是外判給顧問公司。如何增強政府部門自身的研究能力?是否設立「政策顧問制」,規定部門自行研究?如何強化特首政策組的政策研究能力?如何邀請香港的大專院校進行長期性研究合作,透過政策研究培養管治人才?優化政策研究這一方面可以向內地或者東京、倫敦、紐約等城市學習。政策研究對管治質素非常重要,是重中之重。
2. 產業體制發展改革
產業體制發展需要配合政府財務管理。香港土地資源成本高、建築費高昂,如何能夠協助產業發展?需要進行以下的體制改革︰
2.1 土地發展和規劃部門改革:土地資源的開發應該從規劃角度出發。土地資源缺乏就很難發展產業。目前香港的土地資源主要是用來發展豪宅。香港鐵路公司和市區重建局都是透過地產模式推動經濟發展,但是未來趨勢應該是有一部分土地資源用作發展住宅、同時應釋放更多土地資源發展工業、創新科技、農業等項目。地政總署、規劃署、運輸署、路政署各個部門需要有一個統整運作機制,特別是地政總署、規劃署和城規會這三大部門的職責和功能需要檢討,才能真正釋放出土地資源和能量。
2.2 數據運用體制改革:特區政府需要盡快制訂《數據法》。數據是未來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特區政府應如何着手推動數據和應用科技的改革?推動經濟發展需要有數據平台。科技上香港現已落後於同區城市,政府應盡快研究。
2.3 科技相關部門改革:目前政府和創科相關的部門,例如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新科技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等,是否需要研究如何分工?香港科學園、應用科技研究院、數碼港、生產力促進局、職業訓練局等是否應該整合?它們之間如何分工才會更有效益?如何結合「產學研」?如何發展更多以產業應用為主的科技?這些都需要在體制上作出改革。
2.4 漁農業政策和產業體制改革:香港有大量海洋資源,從經濟角度來說,海洋既支持航運業發展,也可作為康樂活動資源,沿海可進行游泳、帆船、滑浪風帆、滑水和潛水等活動。香港海域孕育豐富的動物植物,都是豐富的文旅資源。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提倡善用海岸線及島嶼發展旅遊。香港境內共有263個島嶼,發展島嶼需要政策。目前體制並不鼓勵投資在非豪宅類的文旅設施。如何善用香港優秀的海洋資源和農地資源?如何發展先進和創新的漁農業?有新鮮的食材才能促進本地飲食業。食材品質越優良、價格越合理,本地飲食業才更具競爭力和特色。
2.5 文旅產業體制改革:是否應該設立《文旅產業法》以促進產業發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這兩大部門應如何分工配合?目前很多文旅設施,例如餐廳、酒吧、浴室、卡拉OK的簽發牌照都是集中在食環署和消防處手上,而旅館和酒店牌照則由民政事務總署掌管。他們在執行政策時像鐵板一塊,缺乏彈性又不貼地,導致香港投資文旅項目上面對很大的困難。所以康文署、食環署和文旅設施相關的部門也需要進行體制改革,激活飲食業和旅遊業。
3. 政府資源及社會創新體制
3.1 基建體制及招標制度的改革:香港每年花費大量資源在基建工程上,去年政府工務工程開支超過1,000億元。工程向來都是集中在興建交通運輸系統、房屋和填海等,文旅設施則被忽略。特區政府目前的投標制度以及邀請標書的行政流程均需要改革,才能有更大的創新可能性。當局目前實行「價低者得」主導及Design and Build(設計-建造)的招標程序,但為什麼建一座天橋的無障礙升降機要花2000萬至7000萬元?為什麼升降機的使用率偏低卻仍然大量興建?如何透過工程資源分配與及完善招標制度去減低政府公共工程的費用?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因為招標制度事實上把香港社會的公共工程開支拉高,使香港經營成本增加、缺乏競爭力。
例如,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工程的造價達1,415億港元。而深圳寶安機場建造第三跑道,以香港十分一的價錢、約123億港元便完成。這個落差是由行政程序所造成的,可以透過政策去調整。設計顧問費用多少?人工多少?建材費用多少?整個興建流程應該更具透明度,政府庫務局和財政司應該牽頭去檢討和更新目前投標制度與及顧問聘請制度的模式和方法。
3.2 房屋政策和體制改革:和民生相關的房屋政策和體制需要改革。房屋局應該集中處理提升公共房屋的質素;房屋署、房協、房委會這幾個部門的分工應檢討,他們在公共房屋供應上要有一個大佈局和政策方向。政策不一定是硬指標,而是建立在定期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香港房屋政策的目標是安居樂業,市民先安居才可樂業。
例如,香港運動員在奧運取得佳績,政府要發展香港體育產業,就需要為年輕人創造追夢空間。公屋的定位不是讓年輕人躺平,而是讓年輕人可以更加集中力量去追夢。房屋政策的長遠目標是提升香港人的質素,令香港產業發展更多元化。公屋不應視作可躺平的社會福利,而是增強社會競爭力和人才多元化的重要設施。一些福利較優厚的日本大型企業,為了支援新入職員工,會提供低價的員工宿舍。所以他們的員工能集中精神去發展事業,而不需要為了房屋奔波,浪費了自己的才能。
3.3 市集和小販政策改革:除了房屋外,和民生相關的市集和小販政策也需要檢討。目前由食環署負責管理街市、簽發小販、食肆和食物製造的牌照,它影響民生也影響香港飲食業發展。香港被譽為飲食天堂,但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如何振興本地飲食業?香港目前的食肆發牌制度需要檢討和拆牆鬆綁。
大排檔和市集發牌制度也需要更新,自1972年起,在一般情況下,政府已停發新小販牌照和固定攤位熟食牌照。其實十八區應根據當區不同的條件來制定自身市集政策,例如深水埗的電腦商場、中上環的古董畫廊、油尖旺的夜市。重新推出小販市集發牌制度,容許長中短期的發展,才能增加文旅資源,創造社區經濟。
3.4 社區醫療體制改革:和民生息息相關的醫療體制需要改革,醫管局應研究如何落實結合中西醫療法。目前的醫療體制以西醫為主導,如何作出調整?中醫在調養補身和樂齡健體方面如何能進一步強化?這也是一個社區醫療問題。如何降低社區醫療成本?人口老化的趨勢與醫療費用增加,都是令人憂慮的問題。此外,醫療保險是否只令保險公司得益而不能夠真正提升醫療服務質素,也是一個需研究的課題。怎樣能夠控制成本?這一方面可以向內地、日本和台灣的社會保險計劃參考。
3.5 教育體制改革:發展社會需要人才,人才來自教育。負責教育政策的教育局,多年來沒有進行體制改革。目前整個教育體制和教師培訓仍原地踏步。大學只是追求國際排名,而不是提升教育質素和人才培養,是否本末倒置?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幼兒教育、小學中學教育、甚至乎大專教育的體制是否需要重新檢視?應否走技能主導而不是文法教育主導?是否應更多元化?文法中學以外也應有更多專門培養不同類型人才的教育機構,供學生選擇。
政府投入龐大教育資源,根據《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約1,040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18.6%。但實質上香港面對同區的劇烈競爭,香港的教育產業能否持續發展是需要進行檢討的。香港向來是中西文化結合,如何可以重回正軌?應該有一個學術自主性,避免過份依賴英美西方排名。東西方文化及亞洲地區文化匯聚香港,如何建立更密切的教育網絡?
香港政府雖然投資很多在教育上,但在資源分配上需要檢視。目前頭重腳輕,很多資源投放在大學,很少資源投放在幼兒教育身上。這是一個不正常的安排,須知幼兒教育是人的學習基礎,需要打穩。教育局和香港教育生態需要檢討。
特區政府要達到良政善治,便需要在體制上進行改革。改革要按部就班,以穩定為先,但也要有實驗精神、要有創新決心和設立試點特區,實踐三中全會的體制改革精神。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