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揭發者|點解香港建築成本會比深圳貴十倍?
2023年1月8日起大陸和香港正式恢復通關,通關後大家發現深圳變成香港的後樂園,不用乘飛機就像去了日本一樣。在深圳,除了各式各樣設計新奇特別的商場,例如星河Coco Park、C Future City、壹方匯、KK TIME外,還有很多新增的文旅設施,例如室內遊樂場、高卡車賽場、冰雪世界、室內滑雪場、露營營地等,以及新的文創產業園,包括華僑城創意文化園、1980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所以深圳過去20年沒有白過,就算在疫情期間,深圳仍不斷努力進行新建設;並且進行創新。
深圳文旅空間不像香港的商場像鐵板一塊般固化設計,有人說因為深圳工人成本低,地價和建築費用也比香港低。香港的建築費平均比深圳高十倍,尤其是政府的工程。建同一條行人天橋,在深圳可能花幾百萬,而香港就要幾千萬甚至過億。為什麼呢?是因為人工問題?是因為招標方法問題?還是因為什麼問題呢?
八、九十年代內地有「豆腐渣工程」,偷工減料。香港沒有偷工減料,但反而「加工增料」?明明10寸料就足夠卻做夠100寸,動不動就用大量玻璃。這是不是香港利益固化的現象之一?
香港的建築費為什麼會貴深圳十倍,其實要調查也不難,而如果香港什麼都貴十倍,是很難和深圳競爭的。
有人說香港建築人工高,准許建造業輸入8,000名外勞,那麼建造業就應該再沒有所謂人工高的問題。香港是自由港,建築材料不用打稅,也不會是問題。接着就是香港的工程設計服務質素,原來香港工程設計是和工程價格掛鉤的。工程師負責設計,有沒有人去監督設計成本是否合理呢?誰負責成本控制呢?為什麼香港建一座無障礙升降機平均造價要2500 萬至7,500萬那麼高昂呢?為什麼在元朗興建一條連接朗屏站至教育路的高架行人天橋,造價高達17億元?如果在深圳,可能一兩億元就能完成工程。究竟由誰去監督工程師的設計?怎樣去監督呢才能價錢合理?
根據Arcadis 2023年國際建築成本指數 https://www.arcadis.com/en ,香港的建築成本在亞洲排名第一,如果香港要提高競爭力,就要在價格上有競爭力。香港除了地價貴,建築費也越來越貴。看看日本的建築費,扣除匯率之後,平均只有香港兩成至一半。是否香港的地心吸力比較厲害,所以每一個結構都需要加重加固呢?究竟工程師怎樣計算出來呢?很多時候,日本工程是根據人流計算的。但在香港,就算一個人使用,都可能要用一萬人的方法去計算。為什麼香港會這樣奇怪?會有這麼苛刻的建築物條例和工程標準呢?香港的霓虹招牌漸漸被消滅,因為建築物條例以結構安全為理由而清拆。香港的建築物條例是否太苛刻呢?規定需要太多的建材而造成資源浪費呢?
過去20年,香港只投資在運輸基建,當然這是促進社會和地產發展,方便居民搬到更遠的新區。但是在文旅基建方面,除了迪士尼主題樂園之外就沒有其他投資。大家看看上海,上海除了迪士尼樂園,還有很多新的演藝空間、展覽空間、博物館、劇院,可以跟倫敦紐約看齊。現在香港的博物館樓面面積加起來,也不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樓面面積的四分之一。香港沒有設立博物館發展策略,也沒有鼓勵民間興建私營博物館,所以香港文旅空間很貧乏。政府的公帑都是用來起鐵路高速公路、跨海大橋、口岸車站等。最理想的格局應該有一個全方位的多元平衡發展。
建築費貴十倍的問題是否和地價貴有關?地價是市場供求問題,是否地價貴就自然帶動建築費都上升呢?現在政府引入8,000名建造業外勞,能為建築費減少幾多呢?政府推出「組裝合成」建築法(Module in Control),將現場建築工序轉移至廠房進行,在廠房中製造獨立的組件,送達工地前已大致上完成,從而減省現場施工工序。但是細看文件,其實它對於減低建築成本基本上是沒有很大的幫助。
簡約公屋總建築及設計成本為267.9億元,以興建3萬伙的目標計算,即是平均每間簡約公屋這樣「簡約」設計的建築成本約89萬元,造價其實是昂貴的。為何不把那些錢用來租屋或者收購現成單位?例如設有336間房的天水圍悅品天秀酒店宣布將於9月30日結束營運。該酒店以8.38億元放售,政府為什麼不去收購而只是靠起樓呢?
科學園計劃興建一座500個單位的宿舍,供予科學園區內工作的內地或海外人員住宿,造價8億元,每個單位造價160萬元。這些天價式的建築費究竟如何計算出來呢?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建築平平無奇,又不是創新設計、環保多功能,只是混凝土建築。
反觀由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中環中銀大廈,它示範了「鋼結構」。鋼結構的建築成本雖然高,但它的耐用性以及空間實用性強很多。香港沒把貝聿銘這個精心結構設計發揚光大。為什麼選用混凝土呢?因為建築時間比較快,而且所需要的技術含量並不是那麼高。既然香港興建的樓宇不需要那麼高的技術,為什麼成本卻要貴十倍呢?它的設計又不是那麼新穎,為什麼要貴十倍呢?
大家看看太古廣場外接駁金鐘站的新建行人天橋,走的是行人但是用的結構像是給坦克車貨櫃車的規格,是否有需要這麼堅固的結構呢?難道香港的地心吸力真的比其他城市強,所以任何結構牆、任何支柱都要比正常多很多倍?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日本雖然有地震發生,但是天橋底仍可做食肆,但在香港是不批准的,為什麼呢?因為政府認為會出現結構和安全問題,已經是這麼堅固的結構,開食肆會有什麼結構問題呢?難道食肆是用核能發電,害怕會有核爆發生?
香港政府要調查為什麼香港的建築費用這麼高昂,要分析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是招標制度出問題?是人工的問題?是工程師設計的問題?是招標指引出問題?還是外判制度出問題?真的要徹查,否則香港將會面對越來越多問題,因為政府監管越來越多。但是若果不解決以上的核心問題,香港在大灣區內的競爭力恐怕會停滯不前。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