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專訪|姚志勝提7大方向 倡棄積極不干預變積極謀對策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接受《香港01》訪問,進一步闡釋他對三中全會深化改革決定與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有關香港改革的談話的理解,並談及其對香港改革的七個建議方向,當中包括要改變「積極不干預」政策,變為「積極謀對策」;為資本市場拆牆鬆綁,豐富和優化本地金融市場活動,突破原有金融體制機制既定框框,對接國家企業融資需求和海外資金,做好資本橋樑。

此外,他認為香港未來值得大力推行電商跨境物流,以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及以本港自身貿易和航運中心優勢,助力國家構建海陸空運輸夥伴關係,以交通基建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

姚志勝認為香港在改革的路途上要摒棄政府「積極不干預」政策,變為「積極謀對策」(姚志勝提供圖片)

中共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隨即會見訪京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時提到:「香港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理解和領會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爲」。姚志勝之後接連在報章撰文,就三中全會《決定》與夏寶龍講話作出解讀。

姚志勝透過書面回應《香港01》有關「香港要改革」的提問,被問及香港如何能在百年變局中開拓新路,改革應朝哪個方向進發時指,在中央支持下,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出現許多新發展,但香港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同樣需要高度重視。這些新變局,都要求香港推動改革,開拓新路。結合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七一重要講話和三中全會《決定》,他認為香港的改革方向,具體有以下七個方面。他在書面回覆中,把改變「積極不干預」政策置於第一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七一講話,提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資料圖片/聯合採訪)

七個改革方向

一:要深刻領會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的香港改革要求,不僅要將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通過改革來化解,將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香港市民,而且要改變「積極不干預」的放任政策,變為「積極謀對策」。

二:香港「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是內地所有城市都沒有的獨特優勢,香港應該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將香港國際聯繫廣泛等優勢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把香港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三:面對世界各地都在以優惠條件爭取高科技企業落地的激烈競爭環境,香港要抓住三中全會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就必須改革經濟產業政策,讓政府在規劃扶持產業上有所作為。

四:國家高水平開放,需要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國際貿易更是香港經濟的生命線。香港須鞏固強化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競爭力,在制度上拆牆鬆綁,為金融市場、自貿協定、數字貿易、新興市場、航運增值等方面推動升級換代。

五:香港應發揮高等教育優勢,利用香港大學等一流大學的「金字招牌」,大力為國家引入國際人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六:針對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香港應該保證香港發揮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打造國家連接「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包括構建聯通中外的生產性專業服務中心,以香港發達的服務業優勢彰顯「超級聯繫人」作用。

七: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創新體制機制。大灣區內推動體制機制大膽改革創新,達至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實行最開放經貿政策,是香港改革的重要內容。香港不僅要用好北部都會區和各項跨境基建設施,而且要持續推動兩地就不同方面與時並進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探索更多融合新制度機制。

姚志勝闡釋資金市場如何拆牆鬆綁(姚志勝提供圖片)

金融改革屬重點 為資金市場拆牆鬆綁、豐富產品

他又闡釋資金市場如何拆牆鬆綁,指金融改革是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決定》有不少內容與金融相關,當中涉及兩方面重要環節:一是如何促進資本市場更好支撐實體經濟,二是如何促進金融體系和規管制度穩健。

他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根據國家深化金融改革,推動適切國家金融體系建設的新要求。對此,應從三方面著手對資本市場拆牆鬆綁。

首先要大力拓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金融監管、跨境金融服務、人民幣國際化等不同資本市場的對接面,創設與時並進的新金融平台,豐富和優化香港的金融市場活動,突破香港原有金融體制機制的既定框框,對接國家企業融資需求和海外資金,做好資本橋樑。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根據國家深化金融改革,推動適切國家金融體系建設的新要求。(Getty Images)

其次是三中全會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與專業服務中心,應發揮香港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新服務」優勢作用,助力國家豐富創新資本市場,對接國際資本和制度標準,以更好資本市場制度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揮,包括:放寬優質未盈利科技型民企到港上市標準;支持更多高新技術民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落戶香港,配對香港的金融和專業服務,加快打通國際創新資金鏈;深化滬港通、深港通和各種互聯互通渠道,助力民企加強與國際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此外,要發揮香港資產管理優勢,排除投資風險制約,制定中資企業「走出去」的資產風險管理制度,更好維護和支持國家的資本市場,強化金融體系和規管制度對接國際標準,確保金融穩健。

內地現時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電商市場(中新社)

至於香港如何能持續體現「引進來」和「走出去」,需要有甚麼政策配合推動。姚志勝指出,國家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決定》指明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香港充分發揮作為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重要銜接點的獨特優勢,更在其時。在持續「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過程中,香港只會更加受惠。根據經貿發展新形勢,他認為香港有兩方面政策,值得大力推行。

「引進來」和「走出去」 以電商跨境物流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

其一是以電商跨境物流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他指,中國現時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電商市場,在國家推動高水平開放的情況下,國家的電商業不但需要「內循環」的物流樞紐,更需要一個與「內循環」相連接的「外循環」跨境物流中心,以聯通國內和國際資源。香港應進一步強化作為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構建聯結「雙循環」的跨境物流中心,不僅用好北部都會區的跨境對接作用,而且配套建設跨國供應鏈管理平台和「雙循環」產業互聯網交流平台,把握跨境電商市場的龐大機遇。

交通基建是促進開放的重要支撐(廖雁雄 攝)

香港結合自身貿易航運中心優勢 助力開展更多海陸空運輸夥伴關係

另外,是助力國家構建海陸空運輸夥伴關係,以交通基建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姚志勝解釋,交通基建是促進開放的重要支撐,以開放促改革的交通基建作用越益彰顯。隨著香港直航內地大城市航班陸續增加,橫貫東西的中歐班列持續開班,香港結合自身的貿易和航運中心優勢,可以助力國家開展更多海陸空運輸夥伴關係,打造商貿和人文新通道,把海外市場打得更通更廣。

姚志勝(左二)指為配合「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要進一步優化吸納人才政策,特別是東南亞人才的策略。(姚志勝提供圖片)

優化吸引人才策略 制訂東南亞人才特設專項

社會、經濟要進一步發展,離不開人才,三中全《決定》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又如何能達至此目標?姚志勝認為,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香港的人才定位作出清晰論述。人才流入是創造人才紅利的重要手段,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不同亞洲國家和地區先後推出不同程度的人才政策措施,吸才政策更積極進取。為用好國家支持,應對鄰近地區的人才激烈競爭,認為特區政府應在過去「搶人才」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吸納人才特別是東南亞人才的策略。

他指具體措施包括,提供財政資助、稅務誘因和行業「套餐」等,特別針對東南亞人才來港成本偏高的情況,制訂東南亞人才特設專項,按照國家不同領域的深化改革要求,吸引指定行業專才來港發展,完善「高才通」計劃的配套和支援,保持香港人才競爭力。

香港大學。(盧翊銘攝)

推與改革人才相關學者和收生計劃 引入所需國際專家和生源人才

此外,香港擁有多所國際一流大學,又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是匯聚世界各地學者和學生的教育高地,應進一步根據國家改革開放的新要求,以香港高等教育優勢,推出更多與改革人才相關的學者和收生計劃,大力為國家引入所需的國際專家和生源人才,打造香港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二十屆三中全會。(新華社)

姚志勝重申,三中全會《決定》關於香港工作的論述雖然沒有提到「改革」二字,但全會《決定》的核心就是「改革」,夏寶龍的談話則體現了習近平主席關於香港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確傳達了中央的工作要求,對於香港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融入國家改革大局,抓住機遇實現由治及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夏寶龍(右)會見陳茂波時,強調香港要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政府新聞處)

根據夏主任的有關講話,香港按照中央對港發展部署抓穩改革方向,他指出具體有四個方面:

第一,指導思想:香港貫徹全會精神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以改革為指導思想。香港貫徹全會精神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這是香港落實三中全會精神的主要著力點。習主席非常重視香港的改革創新,不僅親自領導香港由亂轉治的重大改革,而且多次具體談到香港改革創新問題,包括有為政府、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粵港澳大灣區體制機制創新等。夏主任提出香港要改革,不是負面批評,而是以習主席治港方略為指導,對香港鼓勵鞭策,立牌指路。夏主任提出「香港改革」的要求,傳達了中央的厚望重托,尤其值得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第二,四大工作重點:全會對香港提出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等四方面的要求是香港的工作重點,其中,金融是重中之重。

第三,基本立足點:堅持立足於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進行改革創新。香港改革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發揮香港獨特優勢。香港貫徹全會精神,不可妄自菲薄,而須守正創新,加強制度自信,堅持立足於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進行改革創新。守住基本立足點,堅持立足於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進行改革創新。

第四,落實方法論:紮紮實實把事情一件件做起來,不斷擦亮香港的一張張「金字招牌」。香港貫徹全會精神的工作千頭萬緒,如果只是滿足於轟轟烈烈學習宣傳,就容易落空。

姚志勝(左)指香港要改變「改革是內地不是香港」的舊觀念。(姚志勝提供圖片)

香港要改變「改革是內地不是香港」的舊觀念

他指,香港的發展一直緊扣國家發展戰略,落實三中全會精神,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需改變「改革是內地不是香港」的舊觀念,充分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要求和前進方向,立足國情,以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的宏觀思維,從全國一盤棋的大局高度,全程投入新一輪改革大潮。

他又說,要以「應變、識變、求變」的方法原則,順應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大勢,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香港在深化改革大局中的戰略定位,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對準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點,優化兩地規則機制,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更好謀劃兩地協作。

習近平給本地「寧波幫」企業家的回信,期望他們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港澳辦網頁截圖)
本港日前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向本地「寧波幫」企業家回信精神學習會,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會上讀出夏寶龍的指導精神(資料圖片/李宇婷攝)

還有,要以習近平主席近日對香港寧波籍企業家重要回信精神,充分發揮香港企業家愛國愛港愛鄉的優良傳統,不僅以香港過去在改革開放的魄力和經驗,為今日國家的改革任務引進對標國外更多先進經驗技術,而且以企業商貿投資活動作為香港投入國家改革工作的重要切入點,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事業守正創新。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