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若說在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銳意改革、主動作為」之初,香港要改革主要只是《香港01》和個別評論的看法,近日看來,改革已經逐漸成為各界共識。由劉兆佳和劉炳章,到接受我們訪問的曾鈺成和譚耀宗,都認同香港是時候改革了。

非常重視二十屆三中全會及《決定》的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五(8月9日)與司局長等主要官員研習三中全會精神後,更在社交平台透露已指示政府官員要深刻將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融匯貫通在日常工作中,「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己任」,為香港的由治及興和長期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當改革成為主流意見,下一步自然來到「怎樣改革」和「改革什麼」的問題。例如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認為香港不論是鞏固強化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以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都需要在制度上作出改革。立法會議員黃國主張打破市場壟斷,彌補市場失效,促進市場有更健康的發展。中大學者李兆波則建議政府在長遠減少依賴土地收入,考慮如何增加中長期收入。

不同行業、不同界別的人都感受到不同困局,訴求不一而足。但共同的關鍵在於香港的經濟金融化,產業空心化,並且被土地問題制約香港發展。當我們認同香港要改革的時候,必然是指要令發展成果惠及社會更多人,讓財富得到更合理分配。具體的KPI就是市民的收入中位數要升得比平均數、比樓價更快,是收入分佈從「啤梨型」轉為「橄欖型」,是年輕人有向上流動的機會,而不用躺平輪候公屋。

既然行政長官已經要求政府官員「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己任」,社會合理期望就是在他們在各自的政策範疇中,都會朝着以上目標出發。特首李家超正在籌備他的第三份施政報告,據說今個月18日就會進行地區諮詢,各司局長在當中扮演什麼角色,拿出什麼貢獻?土地供應被市場主導的局面,發展局局長想到方法打破沒有?小商戶不敵昂貴租金,徒有意念也得敗走,商經局局長有何建議?零售和飲食業遇逆風,市民寧願北上消費,文體旅局局長如何解決?距離特首10月發表施政報告只得兩個月,各司局長餘下的時間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