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分析三中全會決定與夏寶龍講話 姚志勝:核心是改革
中央港澳辦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三中全會閉幕後,會見訪京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時提出「香港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引發關注。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今日(13日)在報章撰文,點出三中全會《決定》與夏寶龍談話之間的關係,指三中全會《決定》關於香港的論述雖無提到「改革」兩字,但核心正是要「改革」;夏寶龍是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貫治港方略為指導,對香港立牌指路,而非負面批評。
他強調,三中全會確定改革的重要原則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而本港深層次矛盾也需通過改革來化解,他特別點出習近平和夏實龍也曾提到的房屋問題,指港人居住空間狹窄聞名於世,香港要從根本解決市民安居難的問題,需要通過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姚的文章正好呼應《香港01》在夏寶龍談話後,連串報道和分析文章均指出香港要改革的重要性。他又在文章中分析本港有人對「改革」感到「不太習慣」的原因,認為輿論對於香港的原有制度過於神聖化,只講保持不變;許多港人因而認為,改革是內地的事。
夏寶龍於三中全會閉幕後,7月23會見陳茂波率領的金融監管機構領導層時指,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統部署,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對於面臨内外環境深刻變化的香港來說,同樣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理解和領會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爲,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
夏寶龍講話後,《香港01》記者曾嘗試追問陳茂波對「改革」的看法,陳未作回應。特首李家超在上周親自主持政府高層的三中全會精神研集會後,在社交平台發文時提到:「已經指示特區政府官員要深刻學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融匯貫通在日常工作中,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己任。」
核心就是改革 明確傳達中央的工作要求
姚志勝今日在《明報》撰文時,指出三中全會的《決定》核心就是改革。而夏寶龍在三中全會閉幕後見陳茂波的談話,正是以習近平的治港方略為指導,體現習主席關於香港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確傳達中央的工作要求。
他更就《決定》與夏寶龍講話之間的關聯,提出四點看法:
其一,三中全會《決定》關於香港工作的論述雖無提到「改革」兩字,但《決定》的核心就是「改革」;香港貫徹全會精神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以改革為指導思想,「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
其二,習主席非常重視香港的改革創新,不僅親自領導香港由亂轉治的重大改革,而且多次具體談到香港改革創新問題,包括有為政府、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粵港澳大灣區體制機制創新等。
其三,香港改革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改革目的就是要更好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
其四,夏主任提出香港要改革,不是負面批評,而是以習主席治港方略為指導,對香港鼓勵鞭策、立牌指路。
分析有人對改革感「不太習慣」原因
他又分析指,有媒體的關注重點竟然是夏的講話是否「對香港的批評或負面評價?」認為本港不少人對「香港要改革」感到「突然」、「不太習慣」,當中有現實和歷史兩方面原因。從現實看,《決定》關於香港工作的論述,確實無直接提出「香港要改革」的要求。從歷史看,輿論對於香港的原有制度過於神聖化,只是講保持不變、內地要學習香港、與香港制度接軌;許多港人因而認為,改革是內地的事。其實這兩種看法既不準確,也不全面。
他解釋,《決定》的主題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核心就是改革,完整標題是《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即通過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香港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改革為指導思想。用夏寶龍的話即是:「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
而香港回歸以來的「一國兩制」實踐,一直在不同方面推行改革。最為港人熟悉也是最重要的改革,當屬《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和完善選制,確保香港實現「由亂轉治」,並開啟「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習近平多次直接談及香港改革創新
姚指出,夏寶龍的講話是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貫治港方略為指導,習近平關於香港工作的論述中,先後多次直接談到香港改革創新的問題。
首先,習主席在2022年七一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的要求。中央一直非常關心香港經濟民生的深層次矛盾。三中全會確定改革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本港深層次矛盾也需通過改革來化解。
要從根本解決頭號民生問題——房屋問題
他舉例指,香港的頭號民生問題——房屋問題。香港雖屬富庶地區,但一般市民居住空間狹窄卻聞名於世,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 平方呎,不如東京210平方呎、新加坡355平方呎;較上海260平方呎、深圳的300平方呎相差很多。所以,習主席說香港市民「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香港要從根本解決市民安居難的問題,需要通過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而在2021年,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研討會上,也提出香港在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時的「四大遠景」,包括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
姚又指,習主席在七一提出的另一個改革要求為:「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回歸以後,香港沿襲港英時代的「積極不干預」放任政策,不做經濟規劃,不扶持產業發展,將主導經濟的角色交給市場。特區政府拒以優惠價撥地建晶圓廠,致喪失發展「矽港」的機會。他強調,香港並非「皇帝女唔憂嫁」,面對世界各地以優惠條件爭取高科技企業落地的激烈競爭環境,香港要抓住三中全會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就必須改革經濟產業政策,讓政府在規劃扶持產業上有所作為。
最後,他指習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提出,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創新體制機制。大灣區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3 個關稅區、3 種貨幣」,國際上無先例,需大膽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達至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既可大幅拓展香港經濟腹地,又可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更好地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