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內地復工遇多重阻力 防疫與經濟難兼得?
武漢肺炎疫情下,內地生產秩序自農曆新年起幾乎停擺,至2月10日各地才陸續開始「有序復工」,但除了外資和「規模以上企業」外,整體復工速度較慢,更不用說市面尚未回復往日繁華和熙來攘往。
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克儉便透露,截至2月26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32.8%,有7個省份中小企業的復工率超過了40%。他認為中小企業復工率雖然不高,但在政策引導下已有「積極的變化」。
三星期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等到再兩星期回頭看,目前復工緩慢可能是「有序恢復」的表現,但也有可能就是單純的未如人意。現時內地新增病例每日數百宗,湖北外多個省市連續「清零」,所以樂觀推測已經很多,假以時日就能回復常態,而這個「時日」就只再多兩三個星期。
渣打:中小企信心指數創歷史新低
那麼何謂悲觀預測呢?疫情未有明顯「二度爆發」,但各地仍長期處於警戒狀態,前線幹部發出一份又一份的復工文件,但實際行動卻是處處設限,「防疫至上」嵌入公共生活之中,個人減少外出和線下消費,企業為免麻煩而不完全復工,做實體服務的公司更會維持半停運,因為根本沒生意。
疫情未有再爆發,「經濟緊縮」卻拖延多個月,線上生產和消費填補不了線下損失,最終引致消費不振、投資萎縮、職位削減和信貸惡化,是之為傷及根本的惡性循環。國家現已推出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政策,但如果掉進最壞處境,難免會有一大批企業和員工淪為犧牲品,被經濟緊縮浪潮所淘汰。
必須再三強調,上述是悲觀預測的粗淺推演,所謂劣勢目前限於社會焦慮不安,暫未轉化為失業或破產潮。
彭博便整合百度搜尋數據,指「裁員補償標準」的搜索量從1月開始上漲,並創下了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當中以京滬等經濟樞紐尤為顯著;雖然中央「放水」,渣打銀行卻報告,2月份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SMEI)降至40.5的歷史新低,有62%的受訪企業表示手上資金只夠生存最多3個月。
▼按圖學會選購正確口罩,及其他防疫小知識
湖北未定前線幹部趨保守
講防疫學理,須兩個潛伏周期共28日錄得零增長,方可宣告取得「偉大勝利」,內地專家便稱,預計疫情等到4月底才受控。講政經現實,如果堅持以清零定義「受控」,拖多兩個月才回復正常運作,難以預計國民還要承受多大的經濟損失,國家又需付出多少成本以防範結構危機。
為甚麼復員這麼難?最明顯是湖北處於「封省」狀態,省內1千萬民工無法上崗,武漢一帶疫情仍嚴峻,其作為華中交通和製造業重鎮,足以影響全國供應鏈運作。「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中共的判斷正好反映,一日不解決武漢這個「防疫黑洞」,全國防疫工作都難以「復員」。
設身處地作為前線幹部,中央既要求做好防疫,不容有「武漢第二」,又要求有序復工,維持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兩者字面上沒有衝突,但實際上卻難以平衡。病毒傳播力甚強,潛伏期又長,更偶見無症狀帶原者,致使潛在風險圈極大,大概前線幹部傾向折衷處理,文件上安排復工,行動上繼續「嚴防死守」。
↓↓點擊下圖睇各款口罩抗疫能力↓↓
消費者宅在家「身體很誠實」
公路檢疫站撤掉,企業分批獲准復工,公共交通陸續恢復,當官的做好份內事,國民不配合也沒辦法。有見廣州、北京、重慶均有復工後出事再停工的事例,企業主自然小心謹慎,至於消費者可能在網上和應官方的「漂亮數據」,但在未消退的高壓氣氛下,身體依然很誠實地留在家裡。
經過一連串瞞報和「闢謠」醜聞,部份內地民眾對官方數字有戒心,質疑省市爭相「清零」以邀功,數據不可靠,有網民更指河北和黑龍江轄下縣市有瞞報,呼籲官方澄清。另一方面,日本和韓國疫情急轉直下,國民擔憂病毒會「出口轉內銷」,有輿論更催促中國對日韓封關。
迄今為止,雖然開始志得意滿地宣傳「防疫經驗」,但官方仍未講得出「復員故事」,頂多有官方背景的個別名人提及「疫情常態化」,但官媒遠未至警告各地切勿「過度防疫」,反而提醒「拐點」尚未來到,畢竟一旦出現「二次爆發」,黨政機關的聲譽將會再受重創,所以還是先謀定而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