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珠三角臭氧濃度偏高 較06年高近三成 區內光化學污染待改善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粵港澳今日(10日)發布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去年空氣質素報告,發現污染物濃度均較2019年減少。然而,臭氧情況仍不理想,去年濃度年均值微跌至每立法米56微克,但較2006年高27%,成監測網絡有記錄以來次高,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

珠三角去年臭氧情況仍不理想,年均值微跌至每立法米56微克,但較2006年高27%。(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監測網絡於2005年11月啓動,與2006年相比,去年錄得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氮的濃度年均值分別下降86%、49%和43%。雖然一氧化碳和細顆粒物兩個監測因子在2014年9月才加入網絡體系,但兩者於去年的年均值相比2015年也分別下降16%和31%。整體而言,去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及一氧化碳濃度年均值,均是有記錄以來最低。

2020年臭氧濃度歷來第二高

在臭氧方面,2019年臭氧濃度年均值達每立法米60微克,是有記錄以來最高,去年微跌至56微克,但是有記錄以來次高,較2006年高27%,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

粵港澳三地政府將開展為期三年(2021至2024年)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加強了解大灣區內臭氧前驅物的來源、臭氧的成因,以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的特性。

2006至2020年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的污染物濃度年均值。(環保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