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光化學污染嚴重 臭氧濃度惡化 較06年高近四成
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今日(30日)發布2019年監測報告,與前年相比,去年只有二氧化硫的濃度年均值錄得下降約22%,而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則分別上升約3%、13%及15%。
在六種主要空氣污染物中,去年臭氧濃度年均值較2006年高36%,情況較前年進一步惡化,也是監測網絡有記錄以來最高,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
監測網絡由位於廣東省、香港和澳門共23個空氣監測站組成,並2005年11月啟動。根據最新監察報告,對比前年與去年污染物濃度年均值變化,當中只有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下降22%,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濃度年均值則分別上升約3%及15%。至於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則維持不變。
但與2006年相比,去年錄得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氮的濃度年均值分別下降84%、37%和29%。雖然一氧化碳和細顆粒物兩個監測因子在2014年9月才加入網絡體系,但去年一氧化碳和細顆粒物的年均值相比2015年也分別下降4%和14%。
臭氧濃度創新高
但是,臭氧情況仍不理想,去年的臭氧濃度年均值達每立法米60微克,較2006年高36%,與前年相比亦高13%,該濃度亦是有記錄以來最高,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粵港澳三地政府將開展為期三年(2021至23年)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加強了解大灣區內臭氧前驅物的來源、臭氧的成因,以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的特性。
環團:臭氧情況令人非常憂慮
環團「健康空氣行動」表示,臭氧持續上升並達有記錄以來新高,情況令人非常憂慮;又指自2014年起,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及二氧化氮連續數年改善後,去年達飽和狀態,二氧化氮更不跌反升,擔心相關政策成效或已被加劇的排放源(如車輛數目增長、車輛老舊等)抵銷。
環團促請粵港政府及學界投入更多資源,盡快完成《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並於三年內提出具體改善方案,港府亦應在今年內提出新一份「清新空氣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