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水平創紀錄以來新高 環團批空氣指數存漏洞 質素差都不爆錶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環團「健康空氣行動」今日(20日)回顧本港去年空氣質素,發現去年本港臭氧水平大幅上升,年均臭氧水平達每立方米54微克,創199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當中將軍澳臭氧水平是全港最高。
此外,環團批評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 的計算方法,未必能有效反映PM 極高而臭氧相對較低的嚴重空氣污染狀況,令市民未能及時預防或減少外出。

健康空氣行動發現,本港西部的空氣污染繼續較東部嚴重,去年路邊監測站的平均二氧化氮水平為每立方米79微克,年均PM2.5水平為每立方米25微克,為世衞標準的1.95倍及2.5倍,當中屯門的PM2.5及PM10水平是全港最高,反映鄰近發電廠、區域性污染及交通排放的共同影響。

此外,與2018年相比,去年全港臭氧水平大幅上升,當中路邊監測站錄得的臭氧水平更上升25%,屬一大警號,而年均臭氧水平達每立方米54微克,是自199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臭氧升幅在香港西部地區較顯著,或反映區域污染增加。

+1

高級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解釋,臭氧數據由二氧化氮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產生的次生污染物,但上述數據臭氧水平增幅非一、兩年天氣問題影響,也反映政府對臭氧水平束手無策,必須制定政策控制區內二氧化氮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水平,抑制臭氧生成。

環團批「香港清新空氣藍圖」未達標

政府2013 年發表「香港清新空氣藍圖」,健康空氣行動從空氣污染物水平、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的緊急入院率,以及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實施後是否有效增進市民健康三方面分析成效。團體引述港大研究,指AQHI 指數不能減低長者心血管疾病的緊急入院率,以及長者及兒童呼吸道疾病的緊急入院率。

不少市民靠AQHI判斷空氣污染是否「爆錶」,但天色濛濛時有關指數未必高企。健康空氣行動以去年12月22日的中西區為例,當 PM2.5及PM10 水平由下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急升超過一倍時,AQHI 只由3升至4 (則由「低」變「中」);但當臭氧由下午二時到三時上升不足一倍時(同時 PM2.5 及 PM10 大致不變),AQHI 則由 5 急升至 7(由「中」變「高」)。

指數未完全反映PM2.5濃度

龍子維解釋,判斷指數高低,有超過五成是由臭氧濃度水平決定,而對健康有最大影響的 PM2.5,則只佔 17%。他補充,引入AQHI指數是希望提醒市民當前空氣污染水平如何影響健康,減少曝露於污染空氣下誘發疾病,但數據反映目前計算方式下,未必有效反映PM 極高而臭氧相對較低的嚴重空氣污染狀況,建議增加PM計算比重。

環保署正檢討空氣質素指標,但建議臭氧指標維持原狀。本港對「臭氧」的標準為8小時平均值不多於每立方米160微克,而世衞標準則為不多於100微克。行政總裁馮建瑋表示,政府抱著「做唔到,改嚟都冇用」心態不作修訂,亦擔心2025年空氣質素無法達標,但浪費政策改變機會;認為若及早跟從世衞標準,反有助加大減排的力度。

健康空氣行動建議,須制訂大刀闊斧的政策控制路邊空氣污染,例如推動香港公共交通電動化、大幅增加路邊監測站;儘快制訂新的「香港清新空氣藍圖」,設立清晰路線圖,顯示空氣污染減排如何改善市民健康;以及各政策局訂立共同指標,加強部門協作,例如運房局負責制訂車輛的總行車里數指標。

環保署回覆指,複雜光化學原因、煙霧問題和氮氧化物改善初期常會突出臭氧問題,當減排工作再持續一段時間後,臭氧濃度才開始下降,故重點工作是區域合作,亦會把收緊臭氧指標留待下一次檢討再探討其可行性。發言人又指,目前三個路邊空氣質素監測站監測數據能代表本港高路邊空氣污染地方情況,無計劃再於其他地區增設。

至於環團對AQHI計算的質疑,發言人解釋中大研究結果顯示,氣態污染物包括臭氧及二氧化氮所引致的短期健康風險比粒子高,會根據最新本地健康統計數字和空氣污染數據,適時檢視個別空氣污染物的風險系數和AQHI的計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