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公布去年空氣質素 疫下臭氧濃度成22年次高 二氧化氮超標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2020年全球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經濟活動大減,然而本港去年空氣污染物臭氧(O3)及二氧化氮(NO2)含量仍高企。去年一般監測站的臭氧濃度與2018年紀錄並列近22年來第二高濃度的一年;路邊監測站錄得的濃度更與去年一樣,創自1999年新高。
另外,二氧化氮雖較早年大幅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去年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0微克,超出空氣質素指標限值立方米40微克近一倍。
環保署解釋,商業車輛,包括貨車、巴士、小巴等路邊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排放源頭,其排放NOx佔全港所有車輛排放量的90%以上。因此,商業車輛會繼續是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的重點對象。當局又強調,臭氧是複雜的空氣污染問題,亦是區域性問題,並稱會加強管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強化區域合作及科學研究以處理臭氧問題。

+2

環境保護署今日(8日)公布2020年香港空氣質素的概況,惟當局一反多年習慣,連續第二年以新聞稿方式代替召開記者會交代數據。

環保署指,空氣中的臭氧仍然呈長期上升趨勢,一般監測站錄得的濃度為每立方米52微克,雖比2019年紀錄低,惟平2018年紀錄,同樣為自1999年來濃度第二高的紀錄。而去年所有一般監測站全部均曾超出濃度限值,當中有5個監測站更超出容許限值次數(9次),塔門錄17次超標為次數最多的監測站。

+1

二氧化氮超出上限近倍

路邊監測站錄得的臭氧濃度則為每立方米32微克,與2019年一樣為22年來最高。環保署解釋,臭氧並非從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近年本港臭氧濃度上升,除了因區域背景臭氧水平偏高外,本地車輛減少NOx的排放,少了一氧化氮與臭氧作化學反應,減少臭氧的消耗,亦會間接導致路邊及市區的平均臭氧水平上升。

另外,路邊二氧化氮(NO2)仍處於較高水平,2020年的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0微克,超出空氣質素指標限值,為每立方米40微克。當中全年有6個監測站超標,包括3個路邊監測站全部超標,以旺角錄得的每立方米74微克最高。

▼社交距離措施 再延續至1月20日▼

+9

PM2.5水平持續下降 空氣有改善

而其他空氣污染物中,一般空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及二氧化硫(SO2)從最高濃度水平下降了43%至80%。在煙霧方面,本港空氣低能見度的時數亦從最高位大幅改善了78%。此外,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錄得區內的PM2.5水平持續下降,反映區域空氣質素近年有改善;香港科技大學從衞星數據的分析亦顯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PM2.5水平大幅改善。

環保署指,近年推出一系列減排措施,包括於去年完成淘汰約80,000部歐盟四期以前柴油商業車、收緊車輛廢氣排放標準、逐步收緊發電廠排放上限等。而政府會於今年第一季發表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繼續為改善本港的空氣質素作出長遠規劃。

▼2020年最後的日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