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度】「假新聞」殺人不見血 究竟如何絕地反擊?
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封鎖美國全境?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確診新冠肺炎?葡萄牙足球巨星C朗拿度有意捐出名下CR7酒店做臨時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人心惶惶下網絡謠言四起,「假新聞」也滿天飛。人們每天熱衷於轉載未經核實的資訊,傳媒也大肆報道廣為流傳的相關內容,各地政府及涉事機構則忙於澄清那些不實訊息。不過,以香港為例,即使早於10多年前經歷「搶板藍根」及「盲搶鹽」等因謠言引發的恐慌亂象,至是次新冠肺炎來襲,特區政府仍然未能在公共危機爆發期間主導信息傳播。為免「假新聞」大行其道,並確立執政者應有的話語權,在尊重言論自由的同時,港府應該怎樣有效反擊謠言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在其社交專頁表示,因謠言、假消息、抹黑和分化,增加了抗疫工作的難度,導致政府各部門及政府闢謠社交平台「添馬台」同事,往往需要在深夜發文澄清。無可否認,在公共衛生危機事件中,謠言如魯迅所說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在互聯網中滋生廣泛傳播,危害社會穩定。社會動盪更容易衍生更多謠言,市民更不相信政府,防疫工作必然受到干擾,施政舉步維艱,造成惡性循環。
從特區政府應對謠言或假新聞的方式來看,主要存在兩大弊端,導致謠言無法止於智者。
首先,現時政府對於處理謠言,單純採取「救火式」事後控謠,待謠言出現後才透過記者會、發新聞稿及社交平台「添馬台」闢謠。然而,據香港民意研究所2月中旬的調查顯示,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淨值為負61.7個百分點,創回歸以來的新低。政府失去公信力,未能掌握話語權與社會溝通,自然難以有效闢謠;因此,「內地廠房停工」、「封關會導致糧食無法運港」等不實謠言一度在社交媒體廣為流傳,引發市民一窩蜂湧到超市搶購糧食廁紙,即使政府在不同平台多次澄清物流暢通及物資充足,搶購熱潮卻未見平息,生活用品一被放上架,便會被搶購一空。
再者,政府所用的信息發佈渠道未能與時俱進,隨信息傳播技術迅速發展,社交平台及通訊軟件如Telegram及Instagram已成為資訊傳播的主要渠道,但政府還停留在記者會及發新聞稿等傳統方式,政府雖有在港人常用的社交平台如Facebook開設專頁,但除了「政府新聞網」外,其他專頁如「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及「林鄭月娥Carrie Lam」的更新頻率並不高,市民難以視之為快捷獲取日常資訊的渠道。更甚的是,政府的闢謠資訊傳播不論在廣度及速度也馬塵不及。即使政府近年開設Facebook專頁「添馬台」及拍攝「睇真D • 知多D」短片回擊謠言,但專頁追蹤人數只有約15,000人,每條影片平均觀看次數不到12,000,社交媒體影響力及傳播力還不如一個網絡KOL,闢謠成效不言而喻。
事到如今,政府可以做什麼?
參考一:科技巨擘齊「打假」
謠言對社會及民眾影響深遠,尤其處於公共衛生危機這風眼位,市民誤信謠言,對其心理及生理健康也百害而無一利。港府威望低落,防止謠言散播不能只單靠政府力量,更需要結合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闢謠。如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列為高警戒級別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意味著為防止疫情跨國傳染,全球防疫動員機制已正式全面啟動,當時世衛官員隨即邀請十多家美國科技企業代表會面,商討如何打擊有關新冠肺炎的謠言傳播。
當時的做法是,促請不同大型社交平台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騰訊、抖音等等,幫忙過濾及澄清有關疫情的假消息,如Google與世衛合作推出「SOS警報」功能,當用戶在Google搜尋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字眼(coronavirus)時,在全球擁有約20億用戶的Facebook亦馬上採取多項具體行動,限制有關疲情的不實資訊傳播,著手在Facebook及公司其下社交平台Instagram上被世界確認為不實及陰謀論的內容,包括錯誤的治療與預防方法。以英國政府為例,負責管理公共醫療系統的國民保健服務(NHS)日前就宣布與上述平台合作,核實及認證超過800個屬於NHS組織的帳戶,以便他們提供可靠信息。
而媒體也有守門人的角色。身處於資訊爆炸的網絡時代,傳統媒體仍具有極大影響力,其傳播信息覆蓋廣,受眾人數多。作為信息首要接觸者,媒體應主動發揮其專業角色,對海量網絡信息加以核實及過濾,發掘調查真相,作為資訊傳播的「把關人」,別為吸引眼球,而作出嘩眾取寵更甚不實言論,助長謠言二次傳播。
參考二:成立假消息監察部門 防範未然
亡羊補牢固然重要, 但未雨綢繆亦是必須。所謂的未雨綢繆,就是事前預防,對謠言防患於未然。近年來,每當謠言大爆發後,政府才匆忙應對,倘若政府能夠在謠言出現之前或之初將其止於萌芽,便能大幅降低防控成本,亦能安撫市民情緒,因此政府需要「事前預防」及「事後控制」兩者互相配合,雙管齊下才能獲得最有效的防控效果。
隨互聯網的普及,假消息層出不窮,世界各國對謠言事前預防各有側重,共通的是大部份國家早已訂立相關法律,以及成立有關部門管制網絡信息。然而,目前香港並沒有法律懲治造謠者,除非謠言涉及惡意中傷或誣蔑,才能根據《誹謗條例》作出控告,諸如「封關會導致糧食無法運港」這種謠言,即使對社會利益造成危害,現時卻沒有法律懲治造謠者,政府只能單純予以譴責及花費資時間作事後闢謠。
法津是不少地區防控謠言的利器,阻嚇造謠者,打擊危害公共利益的假消息。在台灣,行政院在2月20日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草案」加重散播謠言刑罰,散播有關疫情謠言者,一經定罪會判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判罰最高300萬新台幣,罰則比因疑罹患肺炎卻違反衛生機關規定的兩年罰則還要高;而台灣法務部調查局於去年8月成立假訊息防制中心,從疫情爆發至今已成功拘捕數名造謠者,部門成員均經過專業偵查訓練,專責調查謠言來源,找出造謠者展開拘捕及送辦。至於新加坡,也於去年通過《防止網上虛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POFMA),嚴打網絡假資訊,違者監禁最高十年及最高100萬新加坡元罰款。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肺炎口罩.深度】網購口罩頻中伏 揭香港電商發展「龜速」之路
【深度】萬人吹捧到網絡公審——13歲「雞丁」怎變黃藍撕裂犧牲品?
【新冠肺炎.深度】傳媒別「傳毒」——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污名化!
【深度】迫「口交」、摑32巴、10童圍毆——童黨欺凌誰之過?
【肺炎口罩.深度】「口罩荒」這堂經濟課 港府完美示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