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萬人吹捧到網絡公審——13歲「雞丁」怎變黃藍撕裂犧牲品?
上周,一名年僅13歲、就讀中二的Youtuber「雞丁」,憑著充滿少年純真又貼近生活的搞怪說唱,瞬間爆紅。不過,他走紅後不久,旋即被「連登討論區」的網民質疑是「藍絲」而遭受網絡公審,當中包括人身攻擊,甚至咒罵他「死全家」,但也有「連登仔」批評質疑者是「非黃即罵」的「連衛兵」,可能對「雞丁」造成心理陰影。直到本周一(3月9日),質疑者正式向「雞丁」道歉,坦言自己一時被沖昏頭腦而發布仇恨言論,「受良心責備咗一日」,而「雞丁」則在IG回應指,已接受對方的道歉,並就以往可能傷害他人的言行道歉。事件或已告一段落,但我們卻不應該就此停止反思——在社會撕裂的當下,還要令多少個「雞丁」成為黃藍對立的犧牲品?而「連登仔」和「雞丁」的互相致歉,又可否為「修補撕裂」帶來一些啟發?
創作搞鬼連陳法拉都讚「完美」但遭「連衛兵」質疑是「藍絲」惹公審
在這個年代,不少中小學生都喜歡透過網絡平台自娛自樂,基督教女青年會2017年的「兒童志願調查」就顯示,做「YouTuber」等網絡紅人已成為理想職業的新趨勢。網名為「雞丁」的中二男生Ray Chan,小六已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RAYVEL Studios」,去年12月起更以廣東話說唱加上自製MV,分享生活日常。較早前,唱出一眾學生苦與樂的《生活》已經引發不少年輕人共鳴,而當中多次提到「走入百佳突然見到陳法拉」,更成功引起藝人陳法拉的注意並轉發,甚至「二次創作」他的歌詞指「睇完你rap生活都好完美」;至最近一個月,「雞丁」再憑改編自《Dynamite》的《武漢肺炎》rap出非常鬼馬的抗疫心聲,一度獲得「連登討論區」的網民力推。兩首MV合共已有95萬次點擊率,而其頻道的訂閱量也由數百人暴漲至五萬人。
年輕人敢於跳出框框大膽創作,無論是藉作品分享生活或諷刺時弊,都是值得鼓勵的事。「雞丁」爆紅後,曾有不少傳媒邀請採訪,但他大多回絕,並在YouTube上傳《究竟發生咗啲咩事?》影片,坦言自己不知所措,又認為「紅」只是一時,「爆紅完之後就唔會爆」。正當不少人鼓勵「雞丁」再接再厲時,有人在「連登討論區」發文,指「雞丁」對去年11月11日「西灣河開槍事件」的態度輕浮,平時又會「搭港鐵」、「食Pizza Hut」、「去7仔」,從而質疑「雞丁」是「藍絲」。
有關貼文引發很大迴響,不少網民到「雞丁」的頻道和IG留言咒罵對方及其全家,也有人批評「連登仔」不應變成「連衛兵」動輒就以政見公審對方。質疑者隨後公開發文向「雞丁」道歉,坦言已明白被人辱罵的感覺,又承諾日後「不再捉鬼」;「雞丁」則回應指願意接受對方的道歉,並正式向以為他「輕浮」而認為他不尊重中槍者等等人士致歉,又澄清自己並非有意而為之(I accept the apology and I will say sorry too for hurting others feeling. I didn’t mean to do that but sorry for hurting the guy that get hurt’s heart)。
網絡欺凌者同情心較少不會顧忌欺凌行為的嚴重性
事件或許已經告一段落,但這場「雞丁」爆紅的小風暴,卻捲出不少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包括「網絡欺凌」和「社會撕裂」兩大問題。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擔心,年僅十多歲的「雞丁」在短期間內經歷兩極評價,猶如「一時之間被捧上天堂」而不消一會兒又「被打落地獄」,容易釀成「心靈混亂」,會自我質疑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才會遭到網民集體杯葛,落得如斯慘痛下場。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主席郭倩衡也說,網絡上信息量巨大,而且傳播速度高,「普通人接受一句批評都嫌多,何況在網絡上遭到排山倒海式的責罵。」
由於社交平台具有一定的同質性,容易匯聚價值觀相近的網民埋首,故若出現群體性的網絡欺凌情況,其威力絕對不亞於傳統欺凌。徐小曼提醒,網絡欺凌具備「匿名性」,即欺凌者更容易因隱藏了身份而做出一些平日不敢做的事、甚至更殘酷的行為;而由於網絡欺凌是「遙距」的欺凌者不會看到被欺負對象的即時反應,他們的網絡同情心也會因而大減,所以更加不會顧忌欺凌行為的嚴重性。
黃藍是政見,包容是良知勿令「雞丁」們成社會撕裂犧牲品
香港的網絡風氣一向惹人詬病,觀眾大多彈多過讚。而早在十年前,也有一位名叫「鄭軒」的孩童,因分享改編歌曲而被抨擊其「O嘴」動作,連個人資料也被起底,網上更出現一個策劃暗殺鄭軒的群組。不過,「雞丁」事件與一般網絡欺凌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在被質疑是「藍絲」之前,大多數網民原本對「雞丁」是「讚多過彈」,但當他無緣無故「被藍絲」後,網民風向突然急轉彎,對他有彈無讚。
姑勿論「雞丁」是否「藍絲」,就算他真的是「藍絲」,年僅13歲就應該被大家群起而攻之嗎?再者,「連登仔」判斷「雞丁」是「藍絲」的理據也非常薄弱,試問,有多少自以為是「黃絲」的香港人,平時仍在「搭港鐵」、「食Pizza Hut」、「去7仔」?事實上,「雞丁」的故事並非孤例,於反修例風波鬧得最為熱哄期間,被稱為「YouTuber始祖」的Ming仔,原坐擁高達五十萬名粉絲,由於他就事件作出表態,提出「警察都係打份工」、「兩邊武力開始對等」等言論,結果惹起部分粉絲不滿,發起集體杯葛,漫罵,以及取消訂閱等行動,他的訂閱人數更出現懸崖式下跌。
香港近年陷入嚴重的政治矛盾,二元對立尤為嚴重,不少網民選擇內容節目時,「政治正確」已成為定奪是否支持的最大標準。作為一名觀眾及消費者,絕對擁有自由來選擇心儀產品,惟我們也需要反思,是否要對不同政見人士動輒得咎?再者,當一名年僅13歲、可能沒有太強烈政治意識的中學生,也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為自己無意間可能傷及別人的言論而致歉;又或者,連發起網絡欺凌的「連登仔」也懂得反思所作所為而「衷心致歉」的時候,我們又是否仍然深陷「黃藍」的泥沼?
至於普遍的網絡欺凌,郭倩衡建議,特區政府應該從教育角度入手,增強青少年對處理網絡欺凌的應對手法。港大法律學院教授張善喻則於2018年提出,香港應就「網絡欺凌」制訂清晰定義,否則現有法例根本不足以打擊有關行為,而新西蘭的《有害電子信息法案》和澳洲的《提高網絡安全法案》——前者訂明任何人以電子通訊形式發布使別人受到嚴重情緒困擾的內容即屬違法,後者表明只要有人在社交媒體發布欺凌內容而被投訴後,需要刪除有關內容並向受影響兒童道歉——都是值得港府參考的法律。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新冠肺炎.深度】傳媒別「傳毒」——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污名化!
【深度】迫「口交」、摑32巴、10童圍毆——童黨欺凌誰之過?
【肺炎口罩.深度】「口罩荒」這堂經濟課 港府完美示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