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深度】為求「革命」 不惜攬炒 就可犧牲基層利益?

撰文:陳康麒
出版:更新:

《財政預算案》明日(2月26日)出爐,受反修例風波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雙重打擊,不少打工仔面臨失業、開工不足等窘況,紛紛期盼特區政府「派錢」以解燃眉之急。社會經濟不景,基層生計首當其衝,當中有不少人自去年開始已飽受社會衝突所造成的經濟「攬炒」影響,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這令支持極端抗爭行動的香港人不得不反思,當大家不惜「攬炒」以爭取「五大訴求」,又是否能夠對率先「被攬炒」的基層苦況視而不見?

貼滿五彩繽紛便利貼的連儂牆,是「黃店」的重要標誌之一,不少「黃絲」會特意到場支持及寫上抗爭的心聲。(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慷基層之慨」—— 市民對「攬炒」看法何以自相矛盾?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總監鄭宏泰及副研究員郭樺,今天(2月25日)在《明報》發表《受「攬炒」最大衝擊者 最後還是基層》一文,當中引用該機構1月初對本地消費市道的民調數據,提出三個有趣的「矛盾」。首先,有七成受訪市民認為社會衝突打擊本地消費意欲,但五成半人覺得自己消費行為沒有什麼變化;其次,七成人擔心市道轉差會令失業率上升,但六成人不擔心家庭收入會受影響;最後,七成半人不贊成針對商店的暴力示威行動,但近五成人認為雖然不贊成不過可以諒解。對於這三大「矛盾」,他們利用近月一再下跌的經濟數據加以分析,認為只要不是從事較受衝擊的零售、住宿及餐飲等服務業的基層,收入影響其實有限,繼而推斷「既然多數個人的利益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損害,那麼做個『政治旁觀者』,對一些以政治立場為標籤的針對商戶行為表示容忍和諒解,又有何妨呢?」

事實上,自去年6月反修例風波起,不少示威者認為可藉「攬炒」與當權者玉石俱焚,但在經濟不景氣下,首當其衝的並非一眾庸官,而是社會的底下階層,加之近月受肺炎疫情的雙重打擊,他們更是生計堪虞。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下稱「社協」)於本月中就基層防疫困難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約一半受訪者(50.6%)表示受疫情影響而開工不足、收入下降;另外有約四成受訪者(43.8%)表示家庭面對經濟困難,難以支付租金及三餐。有關調查雖然未有涵蓋反修例風波對基層生計的影響,但社協幹事施麗珊指出,基層人士收入大減的情況於上年度末已經發生。由於去年末社會衝突頻繁、催淚彈烽煙處處,以致酒店、食肆等服務業營業額下降,與之相連的保安、清潔工、侍應等基層員工因而面對開工不足的窘況。

去年末社會衝突頻繁、催淚彈烽煙處處。(資料圖片)

基層慘成政府代罪羔羊 各界對「攬炒」應有何反思

對於商鋪因政治立場而被破壞的激烈行動,施麗珊認為,市民擁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同時應考慮過激行動會影響基層生計,畢竟零售及餐飲業都是「手停口停」。她舉例指,有基層人士任職美心集團旗下食肆的廚師,是家庭經濟支柱,但因店鋪被「裝修」、無法營業而被逼停工;亦有於「藍店」派傳單的婆婆因店鋪經營困難而失去工作。施麗珊補充道,「店員政見可能跟老闆不同」—— 不論店員有何政見、是否「無辜」,基層勞工成為反修例風波的「代罪羔羊」顯然已是不爭事實。而從上述中大民調結果可見,市民並非對破壞商鋪等行動盲目支持——他們不贊成但選擇「體諒」,但很有可能是因為「攬炒」後果事不關己。然而,當基層勞失業、開工不足而導致生活百上加斤,市民好應該反思,自己是否仍然可以「慷基層之慨」的心態看待社會事件。

另一方面,市道疲弱對基層勞工的打擊未曾停止。疫情持續下,政府宣佈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平均5,000元的一次過生活津貼,受惠住戶必須曾申領在職家庭津貼(簡稱「職津)」或學生資助。然而如上文所指,受反修例風波影響,不少基層勞工自上年起面對失業或開工不足的情況,零收入、欠缺工時證明均使他們未能申領職津,故此亦不乎合「5,000元生活津貼」的申請條件。此外,就算低收入家庭有申領職津,在反修例風波下,不少受助家庭皆面對失業或開工不足情況,以致獲發金額偏低,縱使以過去半年中最高一個月的津貼計算新津貼額,他們的獲發金額同樣偏低。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市面人流大減。(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不論是反修例風波或武肺疫情,皆令基層生計倍受打擊,政府好應該整頓財政措施,思考如何為民眾紓困。民協於數日前到政總請願,要求政府盡快設立失業援助金,支援因疫情而失去工作的市民,便是可行方案。當局亦可考慮參考沙士時期的做法,開設臨時抗疫職位,包括短期口罩製造業員工、大廈清潔工,臨時社區照顧服務員等,不但能為弱勢提供抗疫支援,同時亦能夠創造就業機會,讓失業或開工不足的基層勞工受惠。除此之外,雖然政府通過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但基金僅集中提供資助予企業老闆,基層勞工並無直接受惠。民協副主席何啟明就形容,消費市道疲弱下,企業「炒都係炒伙記,老細(損失)並未入肉」,企業老闆在獲得資助後亦不必然會與員工分享,政府好應藉此機會反思往後的福利政策方向,以個人為福利受惠單位。另外,現時疫情嚴峻,不少企業無法生存,商場應與租戶共渡時艱,考慮減租等措施;普羅大眾亦應思考如何能夠與基層共享資源,於抗疫時期守望相助——不論社會面臨甚麼困境,基層弱勢的福利都不應被隨意犧牲或視作等閒。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財政預算案.深度】財爺又「全民派錢」?識得派,一定咁樣派!

【武漢肺炎.深度】接回滯留湖北港人的幾點思考

【肺炎.深度】澳門連續13日無新增個案 抗疫神話這樣煉成的

【武漢肺炎.深度】「盲搶」背後 謠言滿天飛的反思

【肺炎口罩.深度】「口罩荒」這堂經濟課 港府完美示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