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深度】澳門連續13日無新增個案 抗疫神話這樣煉成的

撰文:郝子雨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截至2月17日,香港累計確診57宗病例,而澳門自2月4日累計確診10例後,已連續13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而且已有5人痊癒出院。回首17年前非典型肺炎(沙士)肆虐時,澳門只有1例確診並治愈的「抗疫神話」,加之在是次疫情中,澳門的實名制口罩供應與香港「千金難求一罩」的殘酷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當地的公共衛生危機管理成效再次拋離香港。值得一提的是,澳門的成功並非是幸運巧合,既是澳門懂得善用「一國」之利打破「兩制」分野,也是當局多年來在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的厚積薄發。

防疫難度不亞於香港

善用「一國」之利打破「兩制」分野

在專業人才儲備上,香港有著明顯的優勢。香港醫學界不乏參與沙士一疫的專家學者,醫療水平達世界水準;而澳門不僅在專家班子上不及香港,其醫療資源也被指短缺,例如2017年澳門轉介往港病人逾1300人。在人流管控上,香港也困難重重,以2018年為例,13個出入境管制口岸共錄得3.14億人次出入;然而,一海之隔的澳門,30平方公里的面積僅為荃灣區面積的一半大小,人口密度卻是香港的三倍多,穩坐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和地區榜首,2019年有1.94億人次出入境。

如此人才資源緊缺、人口密度極高的情況下,一旦爆發公共衛生危機,澳門顯然處於更危險的境地。但是,相對於香港政府分幾次把出入境口岸減少至三個,更高危的澳門並未採取任何「封關」以壓縮人流的措施,那麼,它為何仍能有效控制疫情?

截至2月17日,香港累計確診57宗病例,而澳門自2月4日累計確診10例後,已連續13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而且已有5人痊癒出院。(澳門新聞局)

從即時性的防疫措施來看,澳門都被譽「先知先覺」,香港卻屢屢被批「反應遲緩」。除了人人讚譽的「保障口罩供應計劃」,確保每名澳門居民每10日可以成本價8澳門元購買10個口罩之外,已故的立法會前醫學界議員勞永樂曾於沙士後撰文,慨嘆澳門控制疫情的驕人成績,與香港以至內地省市,簡直有天淵之別,而當中的關鍵因素,在於澳門官員及醫療人員懂得利用「一國」之下地區之間有緊密聯繫的優勢,以消除「兩制」之間的繁文縟節,令兩地人員直接交換最新疫情資料,以盡早謀取對策,但香港卻死守「兩制」分野,事事報請中央,結果卻製造了不必要的地區屏障。

事隔17年,面對新型肺炎疫情來襲,澳門再次完美示範「一國兩制」。澳門特首賀一誠早於1月22日,已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防疫措施提供意見;事後,他亦一直與鍾南山保持聯絡,隨時因應疫情調整措施。另外,在1月23日,賀一誠也已與珠海市招開聯防會議,雙方決定加強出入境防疫措施,禁止發燒人士出入。反觀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該聯絡的,似乎沒有聯絡。

澳門政府推行「保障口罩供應計劃」,確保每名澳門居民每10日可以成本價8澳門元購買10個口罩。(資料圖片/歐陽德浩攝)

公共衛生管理非一蹴而就 後人哀之更要鑒之

在沙士中付出了慘痛代價的香港,多年後的抗疫決策依然連連失誤,實在難脫「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嫌疑。反觀當時未受疫情打擊的澳門,卻更注重反思並前瞻公共衛生危機的應變機制,不斷提升其公衛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澳門的公共衛生管理舉措分為衡常、長遠規劃和危機應對三個部分。澳門公共衛生學會創會理事長湯加耀在《回歸十年以來澳門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中指出,澳門公共衛生能力建設包括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的發展進程,體現於六個方面:政策、法律、組織、能力、社區、網絡。

在衡常的公共衛生工作上,政府制定宣示公共醫療改革和公共衛生政策,如2003年的「健康城市」政策,2003年確立,承諾將盡一切努力,團結社會各界,改善社區環境,提高生活質素,致力將澳門發展成為美好、和諧的健康城市;2004年,澳門已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健康城市」計劃;直到現在,計劃的系列活動如全民健步走、衛生教育嘉年華等仍然定期舉行。公共衛生問題已不僅依賴於市民自覺自律的文明習慣,還需法律與之配合才能令舉措更加有效。意識到以社區為單位的傳染嚴重性後,澳門衛生局致力推廣「社區動員,全民參與」的理念並展開相關立法工作。

2004年,澳門已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健康城市」計劃;直到現在,計劃的系列活動如全民健步走、衛生教育嘉年華等仍然定期舉行。(資料圖片)

對公共衛生危機,澳門時刻保持警惕,創設了許多跨部門統籌機制,如健康城市委員會,各個危險疾病的統籌小組等,促進對公共衛生重大或緊急情況的調查和處理。在衡常衛生工作的基礎上,將危機應變納入其中,加強突發傳染病的防控。澳門衛生局2018年工作報告中指出,衛生局網頁上設立了「私人診所傳染病定點監測系統」頁面,供私人診所填報資料,並對參與醫療補貼計劃的私人診所進行傳染病監測,以及製作每周監測報告和對外公佈。除此之外,澳門還會定期舉行對應急預案的模擬演習,以提高危機發生時的處理能力和速度,如派流動醫療車及醫療隊參與跨部門大型聯合演練。公共衛生危機從來不是靜態發生,而是動態波及多地區,對衛生事件的敏感和戒備尤為重要。在日本和台灣地區麻疹暴發時,澳門衛生局採取了追蹤接觸者及為成人居民、航空公司機組人員緊急接種等多項措施,成功避免麻疹疫情擴散到本地。

澳門創設許多跨部門統籌機制,如健康城市委員會,各個危險疾病的統籌小組等,促進對公共衛生重大或緊急情況的調查和處理。(澳門新聞局影片截圖)

為從長遠角度培養訓練相關人才,提升專業人員的能力和質素,如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化驗、臨床救治等專業能力。不是閉門造車,而是並積極與周邊地區如廣東省、香港特區、台灣地區合作,促進信息交流和人員聯繫。如衛生局於2018年12月邀請了世衛派員,為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核心隊員進行培訓,改善設備、藥物、運作流程和規範人員要求。有 30 名澳門核心隊員參加此培訓。

當然,澳門的公共衛生管理並非面面俱到,也不宜盲目鼓吹。但香港經此一疫,既需要從縱向回顧歷次公共衛生危機,認真總結吸取教訓,同時要在橫向學習友鄰制度、措施及執行優點,而不是抱着順其自然的「佛系」心態,避開結構性調整,一次次重蹈覆轍。正如《阿房宮賦》中所言:「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相關文章︰

【武漢肺炎】公務員治港神話是這樣幻滅的——搶不到的口罩

【武漢肺炎】進一步善用《衞生緊急法》 防止疫情失控

【肺炎口罩.深度】「口罩荒」這堂經濟課 港府完美示範反面教材

【武漢肺炎.深度】接回滯留湖北港人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