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兩年|港大「收買佬」10萬蚊創環保超市 8年登榜福布斯

撰文:鄭文玥
出版:更新:

提及社企,你的固有印象是甚麼?如果跟你說,有社企專門將本該被送進垃圾堆填區的過期食物,以極平價回收,再放於一線商場的超市內出售,你又會否覺得訝異?上述所說的「收買佬」,正是港大出身、綠惜超市Green Price創辦人Terence(韓駿謙)。

說起這個「收買佬」,創業路上計仔多多,為順利求得外國供應商合作,團隊「臥虎藏龍」,不乏精通英、法、韓等各國語言的員工,堪比「聯合國」佈局。通曉當地語言猶嫌不足,為怕搲生意時,被人「CUT線」,他更費盡苦心,將來電顯示轉為供貨商所在國家的電話號碼,令其「放下戒心」。如此大費周章經營社企,難怪他年紀輕輕,已於去年登上福布斯(Forbes)社會企業界別「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可謂光耀門楣。

港大二年級生創業 10萬啟動資金變11間分店

Green Price成立於2016年,創始人Terence彼時還在港大就讀工商管理二年級。他表示,當時生活如同普通大學生一般,每日只是打麻將、做運動,對未來迷茫。一次偶然做義工的機會,卻令他驚覺全港原來有大量品質正常,卻因過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而被浪費棄掉的食物。他之後更以此為創業比賽靈感,與4位同伴合作,成功贏得10萬元的啟動資金。

金點子不易想,要落地就更難,「埋牙」真正創業,最迫在眉睫的問題是,貨從哪裡來?然而做生意,向來都是「識人好過識字」,Terence稱,當時幸得港大一個教授伸出援手,為其牽線搭橋,介紹了第一位做食品生意的供貨商,Green Price才得以「開張」。

團隊起初主要「打游擊」在週末市集擺攤,在幸運之神眷顧下,僅在第3次擺攤時,一名大報記者路過,大筆一揮在A2版寫了半版介紹。待報道出街後,聯絡詢問源源不絕,恰巧當時另有一間大型轉口商,從海外向內地進口的貨物報關遇阻,滯留香港。見此機會,該轉口商更聯絡Green Price,直接向其供貨。

Terence介紹稱,創業啟動資金即為比賽獲得的10萬元獎金。(歐嘉樂攝)

下沉市場難生根 改專揀商場鋪謀中產客

見供貨開始穩定有著落,他們便在觀塘的工業大廈一個單位,付幾千元租金,拼一、兩張枱,有模有樣建立了第一個環保超市的試點。不過,縱是港大「天之驕子」,也難逃創業艱辛。頭兩至三年時,公司收支未平衡,各人月薪就只有幾千元,Terence表示,幸而自己正在讀書,沒有養家憂慮,故生活尚算不成問題。不過,有兩名夥伴難敵每日思慮在商業世界中掙扎求存的壓力,最終選擇了離開,只留下其餘3人繼續奮鬥。

其後在生意開始向穩,Terence再選址深水埗地舖,開設第二間分店。不過這幾名商場初哥,甫開店即發現「中伏」,因為當區多為基層市民,但公司主要入進口貨,故即使40蚊一包的美國薯片,就算減價一半至20蚊賣出,仍不敵許多平至數元一包的內地零食。

再加上Green Price深水埗地舖開業不久,即遇上其他同類型平價超市落戶旁邊追擊,「仲有當區居民質疑,啲貨就過期,仲食唔食得,甚至上門搵我哋職員嘈」。眾多不利因素夾擊,其深知在下沉市場難有建樹,最終只能「敗走」慘淡收場。

Green Price目標客戶群體多為中產,有3間分店在港島。(資料圖片)

而汲取失敗教訓後,Green Price將目光轉向中產市場,揀鋪也更偏好商場舖,讚市民可以「風雨不改」購物,人流也較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商場招租會盡量不撞舖,類似商舖不需「打對台」,加上有品牌效應需求,環保理念令雙方受惠。

Terence指,目前公司業績最佳為荃灣分店,其次則為啟德和沙田。記者問最賺錢的分店,Terence則哈哈大笑,只謙稱公司生意不俗,有商場一方,進行初步商討。而無論如何,Green Price年內都有新拓2至3間分店的打算。

員工團隊如小型「聯合國」 巧計出招氹掂海外供應商

不過,盡揀商場舖落戶,成本是否驚人?Terence卻指,除卻進貨,最大的開支其實是人力,直言「鋪租比起人工支出,根本唔算啲乜」。他稱,公司現擁一百出頭的員工,但不少均是「臥虎藏龍」,故薪金亦較可觀。

Terence表示,公司現階段最大「挑戰」,便是貨物供應及運作。目前有兩大員工團隊對接貨源,其中一批負責穩定維繫原有供應商,有十幾名同事負責;另有4至5人,則發掘新供應商。當中,維繫供貨商的團隊中,1人就要對接200多個供應商,而挖掘新供應商的團隊,更需掌握各國語言。

他表示,在公司英文熟練似母語的員工,根本不算稀奇。Green Price不乏在港留學的韓國人,甚至有來自前法國殖民地,熟識法語的南非人。Terence解釋,公司海外供應商眾多,台灣、新加坡等地溝通尚算容易,如遇到法國供貨商,僅懂英語已然不足。

所謂「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通曉當地語言還嫌不足,為怕海外供應商因陌生號碼掛掉電話,公司還建立內部系統,將香港號碼轉化為供貨商當地號碼,令其「放下戒心」,即便最後得知非本地企業,「生意都已經傾完」,有利成事。

Terence(右)表示,希望放手更多給同事發揮所長。(歐嘉樂攝)

稱要先謀生存再搞環保

生意步入正軌,又「兵多將廣」,那麼作為老闆,每日返工要做甚麼工作呢?Terence吐出的答案是四個大字,「娛樂員工」。他表示,一個人不會懂得所有工作,例如在鋪中執貨,同樣時間內,同事可執5板,而他自己就只得2板。因此,倒不如放手更多給同事發揮所長,而他就居中協調管理,「show多啲care」,娛樂員工留住人才。

溯及創業一路,Terence坦率言及,在早期「維生」階段,目標並不遠大,每日最想只是「賣多啲貨」,之後待公司穩定後,才有餘力講及企業責任,助人自助。而政府近年力谷綠色經濟,Green Price也有受其資助,令事業版圖愈擴愈大。目前他最希望是,實力漸強下,可再為環保事業多多幫手。而Terence等三名公司創始人,更在去年登上福布斯(Forbes)社會企業界別「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成就已經算光耀門楣。

Green Price 三名公司創始人,在去年登上福布斯(Forbes)社會企業界別「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歐嘉樂攝)

求變是改革動力。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示香港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發展新天地」,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最新也談到香港要準確把握「六變」,「浴火重生,迎來各項事業前所未有發展變化。」新一屆政府上任兩年來積極尋找求變之道,同時,求變術早在民間每個角落動起來。《香港01》「求變在民間」系列將一個個民間自強求變故事帶給讀者,見證以靈活多變見稱的香港人如何再次展現民間求變精神。

《求變在民間》系列之三

新政兩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