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兩年|90後青年創視像診症App 疫後大蝕陷絕境靠5招反彈

撰文:潘耀昇
出版:更新:

「我哋個App初衷唔係因為疫情,但慶幸幫到好多新冠病人」—— 90後青年陳潤新多年前洞悉Ai人工智能醫生是大勢所趨,2020年成立初創公司,編寫手機醫療App「森度醫學Tree3 Health」。縱申請初創資助失敗碰壁,仍咬緊牙關在疫情高峰打頭炮推出視像診症,初期單月新增數千名用戶,惟隨著社會復常,醫管局亦有視像問診服務,App使用量大跌一半,「好誇張靜到可能一日一個新用戶都無」,積蓄幾乎用盡,坦言「衰到貼地」,公司險捱不住,終靠五招「重生」,扭虧為盈。

回想求變艱苦歷程,陳潤新「以結果為目標」,先覓財路生存,把握公司擁有程式設計師的優勢,開拓非醫療業務,靠寫App、寫網站為生。同時「多線發展」,既售賣保健品,又開拓15分鐘上門身體檢查服務、心臟專科檢測服務,同時改聘海外人才節省資源,終令公司由「衰到貼地」到目前穩步上揚,用戶數量持續增長。「變通」—— 是陳潤新概括過去兩年捱過難關的最佳形容。

求變是改革動力。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示香港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發展新天地」,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最新也談到香港要準確把握「六變」,「浴火重生,迎來各項事業前所未有發展變化。」新一屆政府上任兩年來積極尋找求變之道,同時,求變術早在民間每個角落動起來。《香港01》「求變在民間」系列將一個個民間自強求變故事帶給讀者,見證以靈活多變見稱的香港人如何再次展現民間求變精神。

《求變在民間》系列之八

陳潤新相約記者在荃灣一間診所,面露從容的他,自信地暢談由他公司開發的Ai醫療App。(梁鵬威攝)

《香港01》《求變在民間》系列:

90後青年開創醫療APP 緣於父親多年前突然過身

陳潤新相約記者在荃灣一間診所,該處正是「森度醫學Tree3 Health」醫療App視像診症的合作醫生伙伴之一。面露從容的他,自信地暢談由他公司開發的App,一下以為他是在疫情期間賺幾桶金的鉅子,原來背後有一段他形容為「電影改編級數」的艱苦經歷,一切要從疫情前說起。

陳潤新早於疫情前,已萌生智能醫療服務的概念,緣於父親多年前在家中突然過身,事前沒明顯徵狀,有定期覆診,認為反映本港醫療有不足,當時已洞悉Ai醫生是未來發展趨勢。(梁鵬威攝)

Ai人工智能醫生、視像診症、上門送藥……外界對遙距醫療服務的廣泛認識,大概是疫情高峰期間,單日新增過萬宗確診個案、患者求診無門之時。然而,陳潤新早於疫情前,已萌生智能醫療服務的概念,緣於父親多年前在家中突然過身,事前沒明顯徵狀,有定期覆診,認為反映本港醫療有不足,當時已洞悉Ai醫生是未來發展趨勢,故2020年成立初創公司,編寫手機應用程式「森度醫學Tree3 Health」,希望將醫療服務做到唾手可得,同時具健康管理功能。

「森度醫學Tree3 Health」App推出之時,疫情高峰未過,陳潤新憶述「當時算行得早,好多人都未反應得切」,原本只向身邊朋友推介,網上宣傳不多,怎料一傳十、十傳百,「最高峰時一日有三、四百個新用戶都有試過」,又曾與慈善機構合作推出免費診症服務。(梁鵬威攝)

疫情時推出視像診症 高峰期單日新增400個用戶

「森度醫學Tree3 Health」App推出之時,疫情高峰未過,正是2022年1月、香港處於「檢疫酒店群組」引發的第五波疫情。有危亦有機,醫療App甫推出便大受歡迎,全因打頭炮的視像診症服務,陳潤新憶述「當時算行得早,好多人都未反應得切」,原本只向身邊朋友推介,網上宣傳不多,怎料一傳十、十傳百,「最高峰時一日有三、四百個新用戶都有試過嘅」,又曾與慈善機構合作推出免費診症服務。

「森度醫學Tree3 Health」App視像診症對新冠患者來說可謂來得及時,最快輪候約1分鐘便可看醫生,平均僅5分鐘。(梁鵬威攝)
「森度醫學Tree3 Health」與醫生合作,病人開啟手機鏡頭便可與醫生直接對話視像診症,高峰期每日朝九晚九處理80至90宗診症。(梁鵬威攝)

最快等1分鐘見醫生、2小時內送藥

畢竟當時很多私家診所不接收新冠病人,視像診症對患者來說可謂來得及時,最快輪候約1分鐘便可看醫生,平均僅5分鐘,2小時內送藥上門,診金、藥費、運費共約400元,與親身到私家診所求診的費用相若,更有醫生紙等配套,高峰期一日朝九晚九處理80至90宗診症,App亦會收集及分析用戶的心跳、步行情況數據,適時提出醫療建議,舉例如發現步姿、步距及步速異常,走路時失平衡,預示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視像診症後承諾2小時內送藥上門,診金、藥費、運費共約400元,與親身到私家診所求診的費用相若,更有醫生紙等配套。(梁鵬威攝)
2022年年中疫情漸消退,坊間已有其他視像診症服務,陳潤新坦言有時一日一個新用戶都無。(梁鵬威攝)

疫情消退業務受挫 積蓄幾乎用盡「衰到貼地」

「雖然一開始初衷唔係因為疫情,但慶幸幫到好多病人」,好景如曇花一現,半年後疫情漸消退,社會邁向復常,坊間已有其他視像診症服務,一切都是陳潤新早已預料,「5、6月時基本上跌得好快,新增用戶跌一半咁濟,靜起上嚟真係好誇張,疫情後可能一日一個新用戶都無」。2022年下半年,業務受挫加上經濟不景,對陳潤新而言是一段艱苦經歷,直言像電影級數的故事,「點樣捱窮全部經歷過晒,唔單止窮,衰到貼晒地」,積蓄幾乎用盡,公司險捱不住,慨嘆初創不及中小企有特快貸款「及時雨」。

除左傳統中小企,好多初創都應該要幫,一間初創一年洗錢分分鐘唔到100萬,但一間飲食集團可能拎2000萬(貸款),可能幫到20間初創公司,如果其中一間彈起,香港係發到飛起。
森度醫學創辦人陳潤新

心知視像診症發展空間有限,亦非創立醫療App的主打項目,信念清晰的陳潤新回歸初衷:「我係想做Ai醫生,或者將醫療服務帶到用戶身邊,唔係唔舒服去診所先接觸到醫療服務,好似而家買嘢打開手機,寄到你屋企,我哋想醫療服務做到呢個效果」。不過,「窮到褲穿窿」的他當時只能思考如何求變,令公司穩定營運下去,簡單而言:求存。

陳潤新想出「五招求變」,令公司扭虧為盈。(梁鵬威攝)

五招求變 醫療APP公司化身網頁設計公司

「三軍未發,糧草先行」,要養起一間公司,陳潤新想出「五招求變」,率先令公司扭虧為盈的,竟是與醫療無關的服務。他說,公司有技術團隊,包括程式設計員,萌生出為其他集團做數碼化轉型,編寫手機應用程式和網頁,「本身唔係咁想做,但無辦法賺到錢,其實都係因為咁捱過咗」,坦言坊間寫軟件很賺錢,少則數十萬一單生意,多則幾千萬一單,反觀營運醫療App,「就算一萬個用戶每人俾10蚊你,你都係十萬蚊一個月」。

不過,陳潤新當時認清目標,「你唔單止諗呢間公司點生存,而係你員工可能心諗,我入來嘅時候唔係做呢啲」,這一招「求變」,維持了一年多,令公司有資金營運下去,便結束寫程式業務。

陳潤新說,「森度醫學Tree3 Health」嚴格履行「睇醫生無需排隊、無需等候」的服務承諾,成功令不少客人在疫情後亦願意「回頭」。(梁鵬威攝)

推出視像體檢上門採樣 服務由普通科走到專科

為企業寫程式「搵外快」的同時,陳潤新不忘初心,除了改良本身視像診症服務,嚴格履行「睇醫生無需排隊、無需等候」的服務承諾,成功令不少客人在疫情後亦願意「回頭」,亦循多線發展,針對醫療本業,推出另外四招「求變」。

都市人忙碌,預約到診所體檢往往久等,陳潤新於是思考「森度醫學Tree3 Health」App如何令驗身服務更方便。(梁鵬威攝)

首先,推出視像體檢服務,派專人上門收集樣本,足不出戶都可完成體檢。陳潤新說,服務緣於與一間保險公司合作,深明都市人忙碌,預約體檢往往久等,於是思考如何方便投保人驗身,「你唔需要出門口,姑娘會上門,抽血、度高、磅重、量血壓、留尿液做化驗,都係15分鐘做得晒嘅野」,配合手機App視像見醫生,體檢更省時,白領一族更可要求姑娘上辦公室採集樣本。第二,由普通科走向專科,於手機App推出心臟檢測服務,預約後安排做非入侵性心血管疾病篩查。第三,與本地機構合作,在手機App售賣醫療產品和保健品,醫生按需要診症時向病人處方。

醫療App團隊人數不多,主要以技術開發人員為主,陳潤新坦言香港有人才,但是薪金欠競爭力「10萬蚊港紙(月薪)可以喺馬來西亞請到5至6個人,砌到一個團隊出來」。(梁鵬威攝)

改聘海外程式員省成本 嘆香港薪金高欠競爭力

除了嘗試提供更多功能開源,亦節流。醫療App團隊人數不多,主要以技術開發人員為主,陳潤新坦言香港有人才,但是薪金欠競爭力,以馬來西亞為例,「10萬蚊港紙(月薪)可以喺馬來西亞請到5至6個人,砌到一個團隊出來,有初級、有高級、有經理級。香港頂盡請到3個,淨係講高級程式設計員,香港都要5萬蚊(月薪)」

而家真係缺人才?香港可能有人才,只不過我哋請唔起,或者成本問題令到香港人無咩發揮空間。
森度醫學創辦人陳潤新

陳潤新說,目前團隊改聘歐美開發人員,成本與香港相若,但解難能力較香港優勝,「外國人有好多唔同方案知道點樣解決問題,香港嘅唔係喎,『我睇一睇先返去研究下點搞先』」,他認為與香港的環境與經驗有關,「香港最勁嘅面對700萬個用戶,但內地有幾億用戶,歐美同樣狀況」,坦言如果世界各地都有人才,成本更低,會繼續朝向國際化聘請人才。

如果世界各地都有人才,成本再低啲,會慢慢國際化請世界各地人才,呢個亦係香港人特性——識變通,應該去學人好嘅野,唔好忘記我哋香港出身就得。
森度醫學創辦人陳潤新
「森度醫學Tree3 Health」由普通科走向專科,於手機App推出心臟檢測服務,預約後安排做非入侵性心血管疾病篩查。(梁鵬威攝)

靠「變通」渡難關 憶申資助碰壁昐更開放容納初創

「變通」—— 是陳潤新概括過去兩年捱過難關的最佳形容。經過兩年求變、應變、懂變,公司成功轉虧為盈,業務今年穩步上揚,用戶數量持續增長。

不過,憶起醫療App推出之初,正值疫情高峰需要醫療服務之時,公司申請初創資助卻碰壁失敗而回,不禁令陳潤新反思香港的創新空間,他希望政府以至香港社會,對初創公司更加開放,「會唔會當初更加包容我呢啲創新公司,變相我哋發展可以更加好呢,有空間令更多唔同創意出到來,唔會大家成日擔心一潭死水。」

憶起醫療App推出之初,正值疫情高峰需要醫療服務之時,公司申請初創資助卻碰壁失敗而回,不禁令陳潤新反思香港的創新空間。(梁鵬威攝)

初創渴望獲資助並非為錢 配套是關鍵

陳潤新強調,初創公司渴望獲得資助並非純因為錢,往往資助計劃都會有連串配套,包括將初創企業推介予投資者,正是初創企業所需。他寄語香港社會亦要容納創新,才能創造合適土壤,以共享單車為例,「香港嘅共享單車一係唔理,一係丟落河,咁好難創新,內地而家仲有共享單車,呢個係有土讓同無土讓嘅問題」,社會都要接受創新,而非擔心人家搶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