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否風華正茂
剛過去的七一是這屆政府的上任兩周年,也是香港特區成立的廿七周年。就一座城市而言,廿七年說長不長,話短不短。以一個人來說,廿七歲雖然年輕,但亦正步向而立之年。要是走得快,有些人已經成家立室,事業有成。不管是社會的目光,抑或是自我的期許,廿七歲也是時候告別懵懂,在跌跌碰碰中摸索出前路。
廿七歲應該是風華正茂的,但我們知道現實中每個人的際遇都有不同,而城市也不例外。承接了七八十年代的經濟起飛、亞洲四小龍之名,香港特區在成立之時已經站在世界舞台的前列,可以說是含着金鎖匙出世。沙士後經濟強勁復甦,當時只道是尋常,不少人還在抱怨這樣,投訴那個。而今識盡愁滋味,卻真的是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再偉大的城市,也有誕生和衰亡。阿姆斯特丹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倫敦和紐約仍然屹立在世界尖端,新加坡即將踏入耳順之年,從哪一個角度看也正值大好中年,前途無可限量。深圳由八零年設立特區計起,現在就是四十四歲,他們是不是風華正茂,經常北上消費的香港人最有資格評論。在今年七一前夕深中通道啟用,更是深圳經濟發展外溢、鞏固大灣區龍頭作用的時刻。
龜兔賽跑的寓意是驕兵必敗,但反過來看,兔子只要醒來,怎有不跑贏烏龜的可能?我們不應該輕視其他城市為烏龜,但香港肯定是一隻兔子。特區政府在這一年完成了廿三條立法,矢言全力拼經濟、謀發展,值得令人期待明天會更好。明年啟德體育園啟用,肯定會是城中大事,加上簡約公屋入伙,基層市民是時候告別劏房。如果香港在廿幾歲的時候重重跌了跤,現在能不能站起來重新出發,為着三十而立打拼?
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不到半世紀,帶來的成就舉世矚目,即將舉行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軸,說明了國家發展不停步、改革不鬆懈的決心。此際湊巧作為西敏制典範的英國和開啟現代民主濫觴的美國,正值上演辛偉誠對施紀賢、拜登對特朗普的尷尬對決,提醒了我們再鋒利的刀也有生鏽一天。關鍵從來不是廿七歲抑或百年巨人,而是自我改革、追求進步的決心有多大。有人八旬健步如飛,還可以完成馬拉松賽事,有人八十歲卻老態龍鍾,說句話都不完不整。
相比香港特區,上星期剛慶祝成立八周年的《香港01》還是年輕。但八年來我們已經參與了一場又一場的激烈輿論戰,八年後的今天我們以積極實踐「一國兩制」、破解深層次結構矛盾與破除利益固化藩離、落實行政主導治理體系為香港轉型的核心議題,深信屬於我們的「改革開放」只會遲到,不會缺席。這個信心並非一廂情願,而是當我們在「求變在民間」的系列報道中,看到代購老闆、創業者、司機、兩餸飯餐廳如何迎難而上,識變、應變和求變,我們便知道廿八歲的香港特區會比廿七歲更好,並以此姿態迎向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