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回顧】 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 蔡英文辭黨主席
台灣四年一度的「九合一」選舉於11月24日舉行,國民黨選情表現超乎預期奪下15縣市執政權,民進黨大敗退僅存6縣市。總統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分析認為,本次選舉不僅改變了台灣藍綠政治版圖,還將對2020年總統大選產生影響。而同時進行的十大公投案亦有結果,有人歡喜有人愁…
台灣四年一度的「九合一」選舉於11月24日舉行,國民黨選情表現超乎預期奪下15縣市執政權,民進黨大敗退僅存6縣市。總統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分析認為,本次選舉不僅改變了台灣藍綠政治版圖,還將對2020年總統大選產生影響。而同時進行的十大公投案亦有結果,有人歡喜有人愁…
5月23日,台媒《聯合報》公布2024年總統大選的三位候選人民調:民進黨的賴清德28%,國民黨的侯友宜24%,民眾黨的柯文哲22%,藍白綠呈現「三強鼎立」(台稱「三腳督」)態勢。彼時侯友宜剛被提名一個禮拜,支持度卻未有「提名行情」,還從4月底的29%支持度下滑了5%,引發不少藍營支持者憂心;部分政治評論員更直言,若侯友宜民調未在一個月內突破30%,國民黨恐會失去整合柯文哲的談判本錢,導致「三腳督」態勢一路糾纏、反綠陣營選票分裂,結果就是賴清德當選。
沒想到此後侯友宜民調一直未有突破,且又在近日迎來震撼彈。5月29日,《美麗島電子報》公布5月最新民調,三位總統候選人中,賴清德以35.8%的支持度位居第一,柯文哲以25.9%位居第二,侯友宜下滑至18.3%,於三人之中墊底。
對此台灣民調專家戴立安表示,以5月上旬調查作為觀測基準,侯友宜支持度變動幅度最大,明顯產生藍消白長的移轉現象;《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報告亦指出,此次調查中,侯友宜支持度降幅最大的族群,分別是女性、新北市及中彰投與基宜花東離島、30歲至49歲與70歲以上、高中與專科學歷、民眾黨支持者等群。
雖說除了《美麗島電子報》外,其餘機構民調尚未出現柯文哲反超侯友宜的現象,但侯友宜出線以來確實爭議不斷,除了郭台銘支持者對「徵召內幕」耿耿於懷,侯友宜自身論述能力不足、對兩岸等重大議題攻防消極,同樣讓部分藍營支持者高呼「投不下去」,許多對民進黨不滿的青年更是轉而支持柯文哲,故不僅是《美麗島電子報》,其他民調結果也出現侯友宜的青年支持度較低的現象。
而面對侯友宜民調未見起色、甚至逐漸下滑,藍營內部開始出現「換侯」討論:如若侯友宜民調持續落後柯文哲,國民黨中央應考慮仿效2015年的「換柱」操作,廢止對侯友宜的提名,另行徵召他人出戰2024。此舉雖會挫傷藍營士氣,但比起打一場毫無希望的必輸之戰,或許還能拚得一線生機。
當然,眼下國民黨對於是否「換侯」未有定論,畢竟2015年「換柱」後,大選結果依舊是慘敗,且侯友宜被提名還不滿一個月,民調走向仍有觀察空間。但作為未來可能發展,先行評估可能人選,也不失為一個分析方向。
郭台銘與朱立倫機率都低
首先,從此前徵召局面、國民黨權力結構來看,郭台銘與朱立倫皆是輿論認為的可能選項。但平心而論,一旦「換侯」發生,兩人未必能如外界眼下所料,順利出線。
首先是郭台銘,其本與侯友宜一同競爭徵召,並已成功建立支持群眾,又在侯友宜確定被徵召後,成為支持者眼中的「當代竇娥」:許多藍營選民既同情郭台銘徒勞無功,又憤慨朱立倫操弄權術、分明已「內定」侯友宜卻又哄騙郭台銘入局,選民雖不知原因為何,但多推測是朱立倫為與侯友宜進行政治要價。簡言之,郭台銘支持者對郭的同情有多強烈,對朱立倫、侯友宜的憎恨便有多劇烈,部分選民更是因此喊出「非郭不投」、「無郭投柯」,也就是寧可票投民眾黨,也不支持沒有郭台銘的國民黨。
然而,郭台銘此後種種舉措,逐步抵銷了前期積累的藍營聲量,也降低其回歸可能。5月17日徵召結果公布前,郭台銘特地在臉書發文表態,恭喜侯友宜獲得徵召提名,並稱「侯市長是國民黨內最穩固的民意礎石,由他承擔更大的責任,是理所當然,也是國民黨內最好的人選。我將信守承諾會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市長勝選,戰勝2024的大選,讓無能的政府下架!」然就在各方鬆一口氣、認為整合在望時,郭陣營卻開始通過媒體釋放「內幕消息」,指控國民黨「黑箱作業」、稱朱立倫批評郭台銘所拜會的國民黨地方要人皆是「牛鬼蛇神」。而其結果,自是讓侯友宜與國民黨的仇恨值更加上走。
接著,郭陣營開始釋出「可能與柯文哲結盟」的風向,並在柯5月30日出席金門浯島城隍遶境活動前,特意打聽前者行程,又在當日搭機前往拜會。隨後郭柯兩人不僅在廟口握手致意、合照、一起抬轎,郭台銘更在夜裡直奔柯文哲下榻民宿,兩人一起走向民宿附近海邊坐著聊天,郭笑稱「我跟柯市長海誓山盟!」引發不少政治聯想。
平心而論,即便郭台銘態度殷勤,「柯郭配」的成形猶是未定之天,但兩人這般互動,勢必會讓本就分裂的反綠陣營更難集中選票,因為國民黨仍有基本盤,柯文哲卻也聲勢不低,還得到了郭台銘支持者加乘,如此鷸蚌相爭,結果便是讓賴清德與民進黨漁翁得利。故徵召之亂發展至今,部分同情郭台銘的藍營選民,已開始質疑郭的政治人品,認為郭台銘或有委屈,但其曾承諾支持侯友宜也是不爭事實,如今卻明顯要替柯文哲造勢,顯然背棄了以往諾言;由此及彼,此前郭陣營釋出的「徵召內幕」,究竟是真有其事,還是為替郭台銘的毀諾營勢,也開始引發討論。而郭台銘也在此過程中,暴露自己全然不顧國民黨選情大局的姿態,一旦「換侯」發生,其未必能順利「守得雲開見月明」。
至於朱立倫,自是勢機率更低。眾所周知,早在徵召程序開始前,其在國民黨可能人選的民調排序中,便是長期敬陪末座,但因此前「換柱」操作,向來有「政治精算師」之稱的朱立倫,一直被認為不會輕易放棄2024。故外界對其此後種種決策,不免會以「為讓自己出線」來解讀,包括讓郭台銘與侯友宜一起競爭徵召提名,就被許多分析認為,其用意是讓郭侯彼此消耗,以掃清自己的出線障礙。
而不論朱立倫用意是否如此,「徵召之亂」的出現,身為黨主席的他責無旁貸,在未倒向郭陣營的藍營選民眼中,不僅背信棄義的郭台銘對藍營選情下跌負有責任,機關算盡的朱立倫同樣是罪人。在此情況下,朱立倫縱使有意出戰2024,其民調也必然會比「徵召之亂」前更加低迷,且若朱立倫當真徵召自己,便是坐實外界此前猜測的「拉郭打侯」劇本,恐會加遽選民的棄保傾向,讓柯文哲聲量更高。簡言之,若「換侯」發生後,朱立倫選擇自我徵召,除非其能勸服柯文哲退選,或是柯賴選情同時崩盤,否則國民黨都沒有勝選機會。一旦敗選,朱立倫必然會被迫辭去黨主席,失去眼下的政治能量與地位。
故對朱來說,與其打一場必輸的選戰,讓自己名利雙失,不如提名最有可能勝出的候選人,讓自己既能保住黨內政治版圖,還能爭取入閣。從這一視角來看,朱在「換侯」後自我徵召的機率,同樣不高。
盧秀燕或將異軍突起
綜上所述,一旦「換侯」迫在眉睫,國民黨須有郭朱以外的人選準備。據筆者掌握消息,早在郭侯朱「徵召之亂」發生前,黨內便有聲音看好台中市長盧秀燕,只是盧秀燕本人對於各方「勸進」不置可否,故最終並未一同競爭徵召。
綜觀台灣選舉板塊,北部選民偏藍、南部則長年充當綠營票倉,位處交界的台中因而被視作「台灣搖擺州」,成為歷年大選的風向指標,故而會有「決戰中台灣」的說法。聚焦台中政治結構,「紅派」、「黑派」兩大地方勢力向來扮演重要角色,2018年盧秀燕得以在此擊敗林佳龍,紅黑兩派的共同支持便是關鍵:紅派少主江啟臣接掌盧秀燕競選總部主委,黑派少主顏寬恒則擔任競選總幹事,加上初起的「韓流」加持,讓台中成功綠地變藍天。
2022年,盧秀燕再以79萬票、59.35%的得票率擊敗民進黨候選人蔡其昌,成為台中縣市合併後,首位連任成功的國民黨籍市長。此次勝選,不僅突顯其對台中紅黑兩派的整合功力,也足見其政績足以聚攏民心,「媽媽市長」人設亦頗有選票市場。正因如此,在2023年初國民黨討論可能參選人時,便有不少聲音看好盧秀燕,認為從民意基礎、政治板塊、人設打造各角度來看,其選舉能量都不輸侯友宜。
然當時侯友宜明顯相對勢大、郭台銘更是躍躍欲試,盧秀燕縱使有意一爭,恐怕也只會在飽嚐「落跑」攻訐後失敗,故面對各方勸進,其只能多次表達「對2024沒有意願」、「從未起心動念」、「確定不考慮擔任副手」。而從結果來看,其也因此躲過郭朱侯「徵召之亂」的烏煙瘴氣,未被權鬥的輿論泥淖沾身。
5月30日,《遠見》雜誌公布最新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盧秀燕以改善空污、推動國際會展中心等重大建設,一舉讓台中市的施政滿意度提升超過10.7個百分點,來到72.6%,首度登頂六都最高滿意度,並為其個人爭取到五星評比。身為新北市長的侯友宜雖仍維持五星成績,保有從2020年以來五星連莊的紀錄,卻顯然受到國民黨「徵召之亂」、被罵「落跑」等事件影響,今年的施政滿意度雖有71.4%的高水準,卻較去年下滑11.8個百分點,首度落後盧秀燕。
由此來看,一旦國民黨真的決定「換侯」,以盧秀燕眼下的政治聲量與形象,其必然會再被徵詢。當然,若盧秀燕應允出戰2024,也必然會遭遇「落跑」輿論攻訐,但由於此前其已多次堅稱不選,且也未參與徵召競爭,已然完成「專心市政」的前期人設打造;且國民黨若決定換人,也必然是侯友宜民調已明顯崩盤,才會兵行險招。故盧秀燕此時接受徵召,將與侯郭此前競爭的效果不同:後者明顯是競逐大位,前者則更多是臨危受命,故盧儘管會受「落跑」輿論攻訐,砲火力度也必然小於侯友宜。
當然,有鑑於2016年「換柱」後依舊慘敗,眼下侯友宜也才剛被提名,國民黨應會再多觀察幾次民調趨勢,才會決定是否冒險「換侯」。然只要局勢當真發展至此,前期低調的盧秀燕將有極高機率出線,在郭朱侯皆有包袱與負傷的局勢下,異軍突起,代表國民黨出戰2024。
為何國民黨開始討論撤換總統提名人侯友宜?
侯友宜的民調一直未有突破,還出現落後柯文哲的跡象。
如果侯友宜被換,從眼下局勢來看,國民黨相對可能提名誰出戰2024?
台中市長盧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