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捕撈」百份空白文件「每份20萬」 民企成公安年終獎金ATM
中國商界朋友在聚餐時,分享了一個在地見聞,據說是真實發生的故事:話說內地東部發達地區一家小民營企業的前台,某天突然出現了兩名自稱來自內陸某省某市的公安,要求見老闆。接待人員機警地留了份心,打電話彙報後聽總裁說他人在外地,就叫總裁別回來了,改由首席財務官上陣,迎戰兩名不速之客。
三人安排好見面後,這兩名「公安」(此處姑且相信他們的確是公安而不是詐騙販子或黑社會)也不多廢話,開門見山地拿出了一整疊文件,每份文件頂端都印有他們所屬公安局的名字,落款簽名與蓋章也完備,就差沒內容。兩人說,這樣的空白文件他們帶了100份出來,每一份值10萬至20萬元人民幣,他們這趟出省可謂身負重任:「我們那裡公安弟兄們的年終獎金就靠我倆了。」
朋友的故事說到這兒,在座各位都聽明白了,他說的正是讓民企業主聞之喪膽的「遠洋捕撈」執法,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和發改委1月以來也連續發文件制止。這方面的報道都已不少,但聽到真實案例中赤裸裸的流氓語言與姿態,還是讓人震驚。
朋友說,兩名公安聲稱,他們能找上門來也不是全無憑據,這家民企有產品賣到他們所屬的市,遭消費者投訴。但朋友認為,在條例不明確的中國環境下經商,幾乎哪家企業都能被找出點問題,尤其稅務、消防就是兩大雷區。而今中央政府一直強調重振經濟需要信心,但異地執法禁不住,大大小小的民企都可能被「捕撈」,大家能有信心嗎?
在最近的內地媒體上,「遠洋捕撈」指的已不是漁民到外大洋區作業,而是公安部門違法異地抓捕民營企業家,查封、凍結甚至劃轉外地民企和個人財產,說白了就是找藉口把民企抓了,勒索出錢財來。法律人稱之為「異地逐利性執法」,有報道說,廣東一家準備上市的企業在遭河南公安大陣仗「捕撈」後,一蹶不振。
這個概念至少在去年3月就已見於內地財經媒體,但情況怕是沒有改善,到8月以後更引起廣泛關注。相對富庶的廣東、浙江,都是「遠洋捕撈」重災區,當地政府也視之為外省對自身財富的掠奪,也最願意曝光這類案例。一份被媒體引述多次的《廣東省情內參》說,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去年4月專門就異地逐利性執法問題寫了一篇內參,其中寫到「近年來,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市已成為異地執法的高發地。以廣州市為例,自2023年以來,朴朴、壹健康、九浚等近萬家企業遭遇異地執法,這些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而且大部分案件存在較明顯的逐利性執法動機。」
去年9月,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舉辦「遠洋捕撈」現象研討會,集合了20多位元來自經濟界、法律界、新聞界、企業界的學者專家研討,疾呼要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切實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統計,2024年共有82家在上海和深圳上市企業的高管被拘留,其中約半數是在異地或不知名的地點被拘,換言之是遭到異地執法。而經濟條件較差地區公安到富裕省份「捕撈」的行為,也成了這些省份的角力點。據說,有發達地區城市給民企安排求助熱線電話,告訴他們如有外地公安來滋擾,直接撥熱線求助。
其實,中國公安、交警或其他行政部門在年關展開運動式執法,通過罰款或增加收費來給本部門「創收」的做法在中國早已行之有年,「遠洋捕撈」也不是全新的現象,只不過過去較為克制,經中央整頓後也有所收斂。學者分析,當前「遠洋捕撈」明目張膽,問題的根子在於疫情後各地財政緊張,又遇到經濟低迷、房地產陷入低谷,各地方政府的日子都不好過,而之所以要到「遠洋捕撈」,說明的是「近洋」沒魚了。
然而,經濟不好根本不應該成為「違法執法」的理由。「遠洋捕撈」所暴露的深層隱憂,不僅在於它反映的經濟現狀,或是它對中國營商環境、民企信心造成的衝擊,而是它暴露出在經濟低迷的現實下,上層對下層權力部門管束力出現鬆動,甚至是中央上層權威的弱化。以中國的情況而言,要解決地方公安趨利性執法的頑疾,方法有很多,比如將罰沒收入歸於中央財政,讓地方政府與地方辦案機關無利可圖,就不會再有「遠洋捕撈」的動力。中國高層嚴厲整治「遠洋捕撈」刻不容緩,否則,一些下層權力機關既沒有理想信念,又不受上層管束與國家法律約束,只在乎追逐「我們的年終獎金」,這才是更須要重視的警訊。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