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特朗普政府新關稅制度目標仍是中國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19世紀末,美國出現的經濟繁榮與當時的高關稅幾乎沒有關係。關稅戰是個極為複雜的利害計算過程,特朗普政府的三位具體負責關稅戰的重要閣員,最終須要回答兩個問題。

全世界現在緊盯著特朗普在1月20日之後將推出的新關稅政策。就在中國為了回應拜登政府12月2日之後的出口管制措施,不斷推出各種反制措施之時,《華盛頓郵報》於1月6日發表一篇《特朗普的助手準備好「普遍」關稅計劃——但有一個關鍵變化》,此文戲劇性導致當天美國股市先跌後回升,但對中國來說,無論有無關鍵變化,都得準備應付關稅戰。

特朗普長期威脅聲稱會增加中國關稅,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資料照片)

《華郵》文章指出,據三個消息來源說,特朗普有意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高達10%或20%的「普遍」關稅,但這個計劃會立即體現在進口食品和廉價消費電子產品的價格上,將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特朗普團隊——包括海利(Vince Haley,特朗普競選團隊高級助手,將負責白宮國內政策委員會工作)、貝森特(Scott Bessent,財政部長人選)和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商務部長人選)等三位未來經濟大員,決定對一些行業產品實施普遍關稅,包括採取措施禁止中國產品經由第三國運輸而輕易規避關稅。初步討論主要集中在希望讓美國製造業重返的幾個關鍵領域,包括國防工業供應鏈(通過對鋼、鐵、鋁和銅徵收關稅);關鍵醫療用品(注射器、針頭、藥瓶和製藥材料);以及能源生產(電池、稀土礦物甚至太陽能電池板)。這三人認為,為了讓製造業工作回歸美國,這一努力是必要的,儘管可能招致其他國家報復,並增加消費者負擔和企業的成本。

《華郵》文章評論說,新計劃將削減特朗普競選計劃中最全面的內容,但仍有可能顛覆全球貿易,給美國經濟和消費者帶來重大影響。如果付諸實施,將是幾十年來全球貿易秩序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2018年,特朗普當局以保護國內產業的201條款關稅,對中國的大陽能模組實施30%稅額,每年遞減5個百分點至15%為止,同時為首2.5吉瓦的太陽能電池進口實施關稅豁免。(Getty Images)

1月6日上午這篇文章發表後,美股大跌。隨後,特朗普在他的「真相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批評《華郵》「引用根本不存在的所謂匿名消息來源,錯誤地稱我的關稅政策將縮減,這是錯誤的」,並表示他的關稅政策不會縮水。

修改後關鍵行業主要與中國有關

《華郵》文章所列舉的縮減後關鍵行業,除了鋼鐵、鋁、銅不只針對中國,其餘主要針對中國。大選之後,美中雙方已開打關稅戰的前哨戰,涉及領域就是《華郵》文章談到的關鍵行業。

2024年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宣布,將136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企業名單上,對20多類半導體製造設備和三種用於開發或生產半導體的軟體工具進行管制。

12月3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向美國出口包括鎵、鍺、銻和超硬材料等關鍵礦物實施禁令。這是中國首次對具有廣泛軍事用途的材料,實施僅針對美國的禁令。

12月23日,美國宣布對中國傳統半導體產業啟動301條款調查,審查中國將基礎半導體領域中的傳統晶片(亦稱成熟製程晶片)作為主導地位的目標,以及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今年1月3日,中國宣布擬限制關鍵電池材料出口,包括磷酸鐵鋰(LFP),這是一種廣泛用於製造電動車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材料。

對比特朗普團隊三位經濟要員所列舉的關鍵行業,幾乎全與中國有關。

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通過加徵關稅等方式對中國施加壓力。中方批評為「極限施壓」,只會加劇貿易摩擦,無助於問題的解決。2020年1月5日,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正式簽署。圖為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左)在簽字儀式上向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伸手。(Reuters)

對歐盟全面加徵關稅這只靴子不會落地

特朗普曾表示,歐盟必須通過大規模購買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來彌補對美巨額貿易順差,否則將面臨全面關稅。但這目前已不戰而勝,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已大量降低購買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至2023年,俄羅斯天然氣占歐盟天然氣進口量的不到10%——低於戰前的40%以上;美國則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和歐盟最大的LNG供應國。

去年底,烏克蘭停止續簽俄氣管道協議,俄羅斯從1月1日開始停止通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這迫使歐盟增加購買美國石油與天然氣。俄烏戰爭爆發後,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在2022年9月報導,美國能源公司只要花6000萬美元,就可將一艘LNG運輸船裝滿,而歐洲的收購價卻高達2億7500萬美元。除去運輸等成本,美國的每一趟LNG輸送都可從歐洲賺取超過1億5000萬美元。

圖為2022年3月11日,美國能源公司 Marathon Petroleum 在洛杉磯的煉油廠。(Reuters)

以上事實表明,歐盟各國已大規模購買美國石油與天然氣,再全面加徵關稅似無必要。墨西哥對美貿易的問題不在於墨西哥產品,而在於近年來中國繞道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產品,包括中資在墨設廠生產的產品。美國在禁止非法移民入境與毒品方面,必須借重墨西哥,如今借關稅緊逼墨西哥,是希望它配合。

美國大選之日,《華爾街日報》發表《美國的工業輝煌並非關稅之功》一文,介紹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經濟學教授亞歷山大·克萊尼和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經濟學教授克裡斯多夫·梅塞勒一項新研究,由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發表,挑戰特朗普政府財政部長候選人貝森特有關「高關稅曾經成就美國製造業輝煌」的說法。

美國國內反關稅聲音

兩位經濟學家研究了1870年至1909年間,80多個受影響的美國工業部門和子部門的關稅、關稅變化和不斷變化的表現,得出的結論是,當時存在的高關稅,降低受保護行業的勞動生產率,補貼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企業,推高價格並降低工資。他們認為,如果說關稅提高受保護行業的整體產出,也是以犧牲其他所有行業利益為代價的。

2024年2月4日,特朗普(Donald Trump)稱,如能再次當選總統,將再次對中國徵收關稅,稅率可能超過60%。圖為特朗普1月22日在新布爾罕什州拉科尼亞(Laconia)出席競選活動。(Reuters)

兩位經濟學家的結論是:「關稅是否提高了美國製造業的生產率,並幫助美國成為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製造業出口國?我們的證據表明,並非如此。」19世紀末,美國出現的經濟繁榮與當時的高關稅幾乎沒有關係,根據他們的證據,關稅每提高1個百分點,受影響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就會降低5%。高關稅還保護具有政治實力的公司和行業如煙草、食品、紡織品和服裝免受競爭。

儘管特朗普在《華郵》文章發表後聲明,不會更改他的關稅政策,但關稅戰是個極為複雜的利害計算過程,他的三位具體負責關稅戰的重要閣員,最終須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打算在多大程度上讓美國經濟與中國脫鉤,在這過程中,美國願意容忍多大程度的經濟擾亂。據統計,2024年前11個月,中美貿易額為6244億9200萬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中國對美出口4756億6700萬美元,自美進口1488億2500萬美元;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3268億4200萬美元,較2023年的2794億美元有所增加。二是關稅戰的最終目的是產業回流,但產業鏈重組是相當長的過程,短期內的任何交易,都不能解決美國本土的產業問題。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作者是旅美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