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追逐6,000萬旅客人次 政府更應着力結合旅遊與產業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周日(12月16日)發表網誌,強調要鞏固香港經濟、推動旅遊業。他樂見本地即將迎來第六千萬旅客人次,但要避免依賴內地客源和干擾居民生活。陳茂波沒有提到的,是訪港旅客數字高企並不代表旅客消費增長,過夜及非過夜旅客的人均消費額,其實早分別於數年前回落。不論環球經濟會否拖累旅遊業,港府也要加緊連繫旅遊及各項產業,吸引高消費旅客,增加旅遊業的經濟附加值。

港珠澳大橋十月開通後,訪港旅客人數增加。﹝資料圖片﹞

開拓客源還是其次 招來高消費旅客更重要

陳茂波在網誌指出,今年全年的旅客量肯定超過六千萬人次,將打破2014年歷來最高紀錄。內地客成了客源增長火車頭,首十個月按年上升13%,但同期非內地訪客量則下跌0.9%,其中,南韓、印尼、新加坡、台灣等短途客跌幅有半成至一成左右。

他認為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是旅遊業的最大隱憂,所以要開拓多元化、高增值的客源市場,開拓新商機。此等建議當然沒錯,但建議的出發點有誤,因為早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前,另一個隱憂早已潛藏旅遊業,那就是旅客人均消費額下降。

須知道,要判斷旅遊業的景氣,除了看訪客數目,也要看消費額;訪客數目上升,人均消費額不必然隨之上升。2013年,每名過夜旅客平均消費達8,123元,2014年稍跌至7,960元,其後逐漸回落到去年的6,443元,到今年上半年回升至約6,723元。最新數字仍未公布,但估計未能追及2014年水平。

香港過往追求訪客量,但不少旅客慨歎,香港缺乏新意,難以吸引他們再三到訪。再者,全港有5.9%的零售業就業人口,零售業興旺對他們有利,但論及本地生產總值貢獻,入境旅遊零售業只及3.6%,比貿易及物流的21.5%,和專業服務類別的12.2%為低。就此,政府應持續革新旅遊業,吸引高消費旅客之餘,更要扣連其他高增值產業。

土瓜灣不時都出現內地客逼爆街的場面。(Yen Kung圖片)

利用旅遊促進產業 醫療、電競、會議展覽可成契機

誠然,港人對於產業化甚為忌憚,因為過往政府推出的產業化政策,至今沒有完善支援,缺乏實際成果,也未能禆益大眾。然而,產業化是經濟轉型的必經之途道路,政府要做的是有清晰的藍圖,探索如何扣緊旅遊商機。

「01觀點」月前提出發展醫療旅遊,而且要走高端路線。內地鄰近香港,文字語言相近,早已吸引一定旅客來港求醫,希望得到更專業、周全的照顧。不過,發展之路受制於本地醫護人手緊絀,加上兩地醫療保險未能接通,發展醫療旅遊有一定限制。只要政府增加大學培訓名額,邀請非本地醫生來港執業,醫療旅遊大有發展空間。

電競旅遊亦具發展空間,電競產業已成世界潮流,本地海外均有大量玩家。大型電競活動有望帶動旅客專程到訪觀摩,旅發局已經連續兩年主辦電競音樂節,為電競旅遊奠下基礎。

其實,在一般日子,不少愛好旅遊的青年人也是電競好手。假若有特定場館,好讓旅客一展所長,在增加消費額之餘,更能取得電競的成就感,相信對香港的印象更好。可惜,業界抨擊政府未有及時修訂場地牌照申請,不能放心投資及經營。這需要各個創科局統籌各個政府部門,與業界和場地溝通,盡快制訂便利電競場館營業的準則,好讓業界跟從。

另外,香港的會議展覽業享負盛名,過往統計顯示,商務旅客的人均消費較一般旅客高。正因如此,旅發局及會展業界應繼續洽商,如何吸引更多大型活動落戶香港,同時與鄰近的深圳、珠海、澳門合辦,實行一展多地,既善用各地會展空間,又能增加買家賣家洽商、採購的機會。

香港旅客量之多,長居世界前列。佔主要來源的內地旅客,更打擾地區居民的生活,挑起中港矛盾。當香港只剩下零售購物,旅客很快就會厭倦,難有意欲再來。政府不應再爭逐旅客量,反而要提升旅客帶來的經濟貢獻,並促進香港的產業發展,長遠禆益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