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塞爆 港府未掌粵西旅客出行喜好 揭示規劃思維狹窄
港珠澳大橋迎接開通以來第四個周末,港府着手疏導前往東涌的旅客,例如修改旅客排隊路線,又研究增加香港口岸的飲食零售設施,旅客可留在口岸觀光,方向可取。東涌亂象早可預料,港府不能以通車時間急迫為藉口。此事更揭示港府對大橋遊客缺乏認知,若能及早了解當地居民出行喜好,港方官員可以及早安排配套交通及觀光設施,減少爭端。港府連處理港珠澳客流也進退失據,香港難以利用大橋,在粵港澳大灣區尋找經濟機會,遑論成為大灣區龍頭。
橋頭娛樂設施未見蹤影 旅客困東涌
其實,粵西旅客經過大橋來港,主要落腳地不應是東涌市中心,而是香港口岸的人工島。政府早已建議在人工島興建購物、旅遊,以至會議展覽等設施,以分流市區旅客,建立「橋頭經濟」。不過,因為口岸工程項目並未包括購物商場,而口岸上蓋發展只完成第一階段社區參與活動,距離落成啟用之日則遙遠。因此,觀光旅客如非直接在香港口岸返回內地,就只能在東涌市中心以及鄰近的昂坪、大澳、迪士尼樂園遊覽。
東涌市中心擠滿遊客,絕對是意料之中。本年四月,《01周報》訪問東涌居民,預期大橋對社區的影響。有受訪者指出民生商舖不斷被遷出,換來的是化妝品店和金行,又憂慮遊客增加,食肆座位不足。其實,位於東涌市中心的東薈城,一直定位為名店特賣場,吸引遊客和市區客。商場現正擴充第二期,相信看準大橋開通機會,吸納新客源。地區有此大動作,為何官員毫無預備客流將至?
港府只關心車流 有多了解粵西旅客趨勢?
誠然,大橋「忽然」通車,港府的應變工夫難免有所缺漏。然而,當大橋竣工可期,港府應該派員到粵西主要地區,尤其是當地旅行社,探索首批大橋旅客的出行喜好,若能及早發現旅客多以旅行團身份、即日來回、購買日常用品為主,政府部門可以及早安排人手,管理額外人流,例如設立臨時食肆、洗手間等設施,減少遊客和居民的磨擦。然而,市民看到的,是政府在通車前夕,忙於與貨櫃運輸業界評估車流,關注旅行團導遊資格,接載旅客的金巴和入境旅遊車的比例少得多。結果,政府盤算出錯,高估車流低估客流。
事實上,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17年7月開展《檢視大嶼山的交通運輸基建網絡及大嶼山的旅客接待能力的可行性研究》,預計2019年初完成,探索連接大嶼山各地及新發展區的交通改善方案。外界尚未知悉有否涉及跨境旅客的交通需求,倘若有客流數據參考,或能幫助評估大橋用量。不過,周末東涌的亂象,似乎反映政府沒有掌握相關數據,揭示可行性研究有遺漏,必須修補。
因為深圳灣通道開通,加上一簽多行措施,屯門居民抱怨大量自由行和水貨旅客到來購物,推高物價,街道商場擠滿人流,雙方時有衝突。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於2020年全面開通,部分屯門人擔憂會否引來新一批旅客,迫爆社區。 |
官員欠區域規劃視野 何談大灣區融合
本地居民生活受滋擾,固然滿腹牢騷,粵西旅客在東涌苦候巴士、觀光購物又要排隊折騰,還跟香港人衝突,對香港形象也大打扣,再來香港遊玩的欲望也降低。當周邊城市對香港印象轉差,民眾磨擦不斷,各市政府又如何心悅誠服跟港府商討建設大灣區?香港又如何借助大灣區引領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建設,講求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者相互扣連,不能偏廢。這些目標,放諸香港的跨境基建亦然。即使港珠澳大橋開通,港府官員多次考察廣東省城市,但對粵西旅客仍然不甚掌握,不但未能達致民心相通,更暴露港府官員規劃視野狹窄,只見基建不見人。隨着更多跨境基建落成、完善,港府必須盡早檢視對社會民生的影響,盡早解決問題,勿讓好事變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