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港深惡鬥兩敗俱傷 互補合作成出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期待多年的港珠澳大橋終於正式通車,可望能提升香港與大灣區西部的交通物流。就在大橋北邊不遠,另一條跨海公路、連接深圳與中山的「深中通道」也在興建當中,預計於2024年落成;而眾所周知,深中通道是今天港珠澳大橋「單Y設計」的催生物,某程度上象徵着港深兩城的惡性競爭。
港深合作雖已討論多年,可惜的是,當局時至今日仍未有一套完整的共同發展計劃,兩城難以做到互補互利。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視覺中國)

2000年代初各方計劃港珠澳大橋的走線時,深圳亦有意參與,提出了「雙Y方案」(一面是香港和深圳,另一面是珠海和澳門),但這方案最終因為港方反對而遭否決。一切塵埃落定之後,深圳另起爐灶,發起深中通道計劃,連結深圳與中山市,某程度上做到了雙Y方案的功能。

港珠澳大橋單雙Y之爭正好是一例,反映港深兩城還須增進合作。現在大灣區發展計劃正如火如荼,若兩地政府仍是各自為政,將難以發揮兩地的最大潛力。無可否認,縱有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等框架,致使港深偶有合作,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港深兩地政府還是「各有各做」。由是觀之,兩城必須有意識結合成一個有機體,在規劃層面加強合作,甚至將兩地部分制度接軌,而這個過程便是「同城化」。

二零一七年一月,特區與深圳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

什麼是「同城化」?

「同城化」一詞或會令人以為那是指將兩個城市徹底二合為一、抹去行政邊界,但其實這只是望文生義所致的誤會;同城化的真正意思是指兩個或以上的城市緊密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兼互補不足,進行產業分工,避免惡性競爭。而同城化的客觀結果,就是消除地區之間的各式障礙,令彼此趨於一體。

港深兩地毗鄰而處,人員、貨物流動極為頻繁,本來有同城化的潛力;而從現實上說,香港深圳兩地都是大灣區內的重要經濟中心,如果不加強合作、妥善分工,難免引起惡性競爭,浪費了區內資源。就此,港深政府可以先從民生事務着手,諸如跨境移動支付等事情,看看可如何減低兩地的生活差異,更進一步則是融合各式制度(不一定是統一,但必須盡量減少差異)。更重要的,當然是共同規劃未來發展方向,令兩地的高增值產業得以互補。

既然香港在大灣區發展大計中不甘只做個「超級連繫人」,而是要參與其中,便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所謂「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對深港兩地而言,同城化必然是「一家便宜兩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