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品海|美國大選對香港的警示

撰文:于品海
出版:更新:

特朗普八年前當選美國總統震撼了世界,他隨後發起了中美貿易戰,製造了西方陣營的撕裂,社會衝突不斷。拜登上台之後全面圍堵中國卻又自顧不暇,在美國治理失能的亂世下,美軍狼狽撤出阿富汗、源於北約東擴的俄烏戰爭爆發、以色列對加沙和黎巴嫩大肆殺戮。今天,號稱修補了西方聯盟關係的拜登總統尷尬退選,黃袍加身的賀錦麗輸個人仰馬翻,特朗普高票回歸,所有人只能靜待他再次玩轉地球。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否還需要更多證據說明他的前瞻性?

美國在變化中迷失方向,造就特朗普逆襲

美國很重要!但不是因為它富裕或軍事上霸道,這都是過時的形容詞,而是因為他身處變化的中心,卻沒有人知道變化的方向,連它自己也不知道,世界自然焦慮。中國崛起同樣是推動了變化,一些人難以適應,因為他們的主導權受到挑戰。然而在全球南方,中國反而是受歡迎的伙伴,它們深信中國掌握變化,引領變化,而變化有利於大家。所以,問題不在於變化,而是與美國相關的變化缺乏方向,連美國也是見步行步,它的追隨者們自然不知所措。

與其為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感到困惑,不如反思美國民主黨為什麼會輸得如此難堪。我深信,它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對美國身處的變化懵然不知。特朗普或許不知道如何引領變化,卻很清楚美國社會積極求變的事實,他的直覺與美國人的感受是相通的。民主黨為什麼懵然不知?那是因為過於傲慢,以為如念經般地呼喊自由民主,人們就會神魂顛倒為它做出無盡奉獻。

2024年11月6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圖為特朗普在西棕櫚灘上向支持者發表講話,他在當日宣布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獲勝。(Reuters)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與變化相關,全世界都在尋找變化,將其理解為左搖右擺是被表象所誤導。美國民主黨的失敗和香港之前民主派的翻車有着可憐的共通點,都是不知道變化為何物,以為自己在推動變化,其實只是在「念經」,沒有引起多少共鳴。民間有一句俗語很貼切:人不壞,只是腦子壞了。

中國尋路百年,找到以民為本的治理之道

中國在過去一百多年一直尋找變化,但無論是晚清還是民國政府都失敗了,只有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做出了真正的改變,而且是得到人民認同的改變。這條求變之道並非沒有坎坷,但通過對錯誤的反思,不斷自我革命,最終走上了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中共的成功是因為解放思想,拒絕「念經」,堅持一切工作都以人民福祉為依歸,「一個都不能少」。

前段時間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希望香港「識變、應變、求變」,他的忠告出於同一語境。香港社會已感受到政府認同改革,承認它是香港必須承擔的任務,但對政府能否成功改革心存懷疑。知道和承認是否就等同「識變」,繼而懂得「應變」,甚至積極「求變」?事情不是如此簡單。

香港沒有「特朗普」,也不會再有「賀錦麗」,因為香港無法培育出前者,後者出現過但已被社會否定。習近平最近多次重提破與立的關係,更將破立關係聚焦在「先立後破」,提醒了香港需要掌握深化改革的方法論和認識論,不能夠將改革口號化,以為講了就是做了,對改革的破立關係一知半解。

只要客觀比較美國的混亂、中國的有序,美國的折騰、中國的戰略定力,香港就應該知道向誰學習。然而,鸚鵡學舌不是學習,不斷引述中央領導人的話不等同成功改革。賀錦麗明知道選民對拜登經濟政策不滿,但無法擺脫自己參與其中的事實,特朗普自然乘虛而入。

2024年施政報告主題「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李家超FB影片截圖)

香港泛民主派分崩離析,不等同社會就要接受建制派,更不等同改革必然通行無阻。就像中共擊潰國民黨建立了新中國,但只有在改革開放之後做出成績,而且持續深化改革,才會得到人民的認可和支持。無能的賀錦麗輸了大選,不等同特朗普就會成功重塑美國。美國面對的另一場挑戰才剛開始。

香港要改革,先要懂得過往治理為何失敗

夏寶龍年初訪港,有人誤解他是來督促《基本法》23條立法。當我們看似在回應發展經濟民生的呼籲,夏主任卻提出改革命題。特首成功將施政報告與改革聯繫起來,「香港要改革」成為社會主題,但將之前的一系列政策視作改革舉措,容易讓人有偷工減料之虞,改革就像國安立法,不可能是輕鬆的任務。就如賀錦麗認為美國人關注墮胎權,數據證明只有11%選民關心;移民潮是社會共同焦慮,賀錦麗卻在講LGBTQ。這種離地的論述如何打動人心?

香港的情況不遑多讓。垃圾徵費一遇困難就退縮,網約車與的士的衝突繼續用持續研究來推搪,「告別劏房」竟然是將名字一改就看似完成了,住房和土地困局只是停留在打嘴仗上。這一任政府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確實帶來了一些變化,但為市民「添幸福」仍是道阻且長。事實上,歷任政府都很希望將問題解決,拜登政府也很努力,解決了一些問題,但人民是否收貨才是關鍵。

特朗普的勝選演講較以往的桀驁不馴有所收斂,可能是年紀,或者是因為經歷過選舉失敗和多項司法打擊,讓他知道解決問題不能違反規律,更不可能隨心所欲。幾十天之後他將重返白宮,無論是處理經濟、移民、毒品和社會暴力等內政,還是化解俄烏戰爭、中東衝突、中美矛盾,都不是容易事,今天的風光很可能是明天更為尷尬、失落的鋪墊。

賀錦麗、拜登和民主黨的失敗,都是一百多年來自由主義的失敗。香港的困局以及在眾多議題面前束手無策則是治理的失效,治理團隊無法認識到變化的意義,掌握不了改革與變化的關係,以致無法掌握治理的作用。《香港01》提出「改革大辯論」就是為了尋找香港的治理方向、「當家人」在改革中的角色、改革與治理的內在關係。

認識自我革命的作用,才能積極應變

奧巴馬總統曾經提出過「改變」(Changes),但那不是改革,而是換個總統的改變,觸動不了利益固化藩籬和深層次社會經濟矛盾。今天,沒有人記得他那八年為美國做出過什麼貢獻。熟悉中國社會結構的人都會注意到,國家在中共領導下發生的改變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彪炳的,無論是社會經濟結構、人民的知識科技文化水平,還是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甚至是保家衛國的能力,都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進步。

習近平十分重視中共自我革命,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Reuters)

美國又換了一個總統,香港也換了幾任特首。如果換人能解決問題當然應該換,但現實並非如此簡單。香港需要的改變,不是奧巴馬、賀錦麗或特朗普侃侃而談的改變,更不是政客亂開支票式的改變,而是鄧小平幾十年前提出的改革,以及習近平在過去十多年推動的深化改革。香港是否有條件做得到?當然! 關鍵是政府能否融合各種意見,以自我革命為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旁徵博引,大膽作為,為香港的改革找到方向和道路。

香港今天需要改革的共識,「當家人」們首先要認識變化的本質和推動變化的方法論,特別是自我革命的作用。提出批評是建立共識的過程,展開討論是尋找變化的路徑,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討論出來的,是承認中共曾經犯過錯誤的結論,不是突發奇想,「摸着石頭過河」是他的哲學表述。今天的深化改革加入了頂層設計,也是積極回應實踐經驗和堅持共同價值的結果。隨意將批評視為惡意指責,將鬥爭誤解為應對批評的工具,只會作繭自縛。

美國大選過去了,新的考驗才開始。中央為香港提出了改革命題,考驗也剛開始。毛澤東離開西柏坡時將行程比喻為進京趕考,習近平提出自我革命是為了打破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律,這些都是偉大政治家身處歷史轉折點的科學態度。中共的經驗是香港推動改革的教材,相反,美國的混亂就是對我們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