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缺陣而去 香港盛事怎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認識國際邁阿密的人,一定遠遠不及認識球王美斯的多。要不是美斯,許多人不會入場觀看2月4日國際邁阿密與香港隊的對賽,遑論以幾千元高價購票。

這場球賽的來龍去脈,對於不少人來說仍然像霧裏看花。11月國際邁阿密訪問青島和成都之旅告吹後不久,已有傳球隊將改來香港作賽。當時中國香港足球總會會長貝鈞奇透露,即使扣除內地之行已繳付的訂金,仍涉及巨額費用,足總正尋找主辦單位及贊助商。

內地作賽不成 Tatler辦香港盛事

然後就是12月8日,國際邁亞密宣布季前賽將包括香港站,Tatler Asia亦同步發布由班主碧咸出鏡的宣傳短片,並宣布由美斯領軍的國際邁阿密將於2月4日來港舉行表演賽,作為首屆Tatler XFEST嘉年華的頭炮。

Tatler Asia主席兼行政總裁Michel Lamunière接受美國傳媒CNBC專訪時表示,早前有機會結識了碧咸,而碧咸亦為他們旗下雜誌10月份的封面人物。「夏季期間,我們開始討論能否邀請美斯和球隊來港。」他在訪問中亦提到,Tatler Asia與國際邁亞密達成了長達三年的合作協議,希望賽事能每年都舉行,並為啟德體育園開幕後的首場重大賽事。

「M」品牌贊助方 政府出錢出力

就像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和渣打香港馬拉松,這樣的年度體育盛事不但對體育氣氛有利,亦必然有經濟貢獻。所以政府接受了這次活動的「M」品牌申請,向主辦方Tatler Asia提供1600萬元的配對撥款和直接場地資助,同時將2月3日公開訓練場次的1.5萬張門票免費給予學生、青年、青年運動員、殘疾運動員和基層家庭,安排香港隊與國際邁阿密的部分球員與香港青少年足球梯隊學員交流,以及為2月4日的邀請賽安排免費電視直播。

單就上述支持而言,政府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這也是為什麼球賽確認在香港舉行後,內地不少輿論對此稱許,表示「香港沒有審批壓力,這一點難度低很多」、「香港演唱會等大型活動組織太常態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馬上體現出來了」、「一看是香港辦,反而感覺挺穩妥」等。

因傷未能上陣 視乎協議條款

不過這次球賽並非由足總主辦,有別於上次、亦即十年前美斯隨阿根廷國家隊來港作賽,或者2003年、沙士後的皇家馬德里「六條煙」來港獻技。根據貝鈞奇的說法,以往足總會在合約條款列明指定球星缺席的酬金扣減,或者因傷未能上陣可以如何配合。今次主辦單位雖然有要求國際邁阿密派出當家球星,但美斯缺陣有沒有或者有什麼後果,外界不得而知。

可以對比的是,美斯上星期在沙特阿拉伯對陣艾納斯雖然不在正選陣容,但球隊零比六落後、83分鐘臨完場時亦有後備上陣。當時有傳媒估計,這是因為國際邁阿密要履行協議要求。

下半場開始後,政府要求盡快安排美斯落場,在完場前亦提出美斯可否親自向球迷交代,或者代表球隊接受獎盃等。(資料圖片/袁志浩攝)

Tatler Asia與國際邁阿密的協議條款是他們的商業決定,Michel Lamunière在1月中曾向傳媒表示「最終,要看教練決定派誰上陣、上陣多久」,似乎已有美斯不一定上陣之意。主辦方一直以美斯作為招徠,即使可能辯稱消費者應知道球員有機會因傷缺陣,但不論法律上是否構成誤導性遺漏,事至如此對商業聲譽亦沒有好處,甚至打亂發展成年度體育盛事的盤算。

出於政治考慮 官員應早作準備

而政府原本作為「M」品牌的贊助方,在開賽前及賽事期間一直跟進美斯何時出場,以至建議他親自向球迷交代或者代表球隊接受獎盃等,可以說是已盡其力。不過在政治考慮方面,政府主打盛事經濟,又對這次賽事非常重視,多次提到「球王」美斯即將訪港,特首李家超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更親赴現場觀賽,自然有需要確保事情「好好睇睇」。

惟1月中的報道曾引述政府消息,指出合約列明了美斯須上陣作賽,除非受傷,並認為主辦單位會履行條款。現在事後回看,當局有否及早考慮一旦美斯以受傷為由不上陣,如何確保他與在場球迷不至於零交流?

耐人尋味的是,美斯在賽事前一天仍有參加公開操練,包括慢跑和傳球,但星期日不但沒有上陣作賽,亦沒有對球迷發言,沒有代表國際邁阿密接受獎盃,2月2日抵港後、2月5日離港前也沒有舉行記者會。轉抵日本後,美斯表示在沙特阿拉伯第一場賽事後感到肌肉不適,但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沒有受傷。種種跡象加起來,自然令人猜測會否另有原因。

+2

行政安排易改 軟實力難重振

須知道香港推動盛事經濟、演唱會經濟,當然要做好行政安排、場地配套,不能令旅客滯留、不快。這些工作的改進不算困難,啟德郵輪碼頭亂了一次後就加強了交通,內地旅客的過境安排亦已經改善。這次美斯缺陣的問題如果出在協議條款,同類事件相信可以避免。特首李家超亦已要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以及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檢討日後的協辦角色。但萬一另有原因,香港對國際球星、歌星、影星不再吸引,要扭轉觀感就未必容易。

2003年皇馬一戰重新肯定了香港盛事之都的地位,在國際舞台上擦亮招牌。現在香港經歷風雨過後推動盛事經濟,要贏得口碑、重建軟實力,這次美斯事件或許提醒了我們難度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