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青年政策便要築好流動階梯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特首候選人李家超的政綱仍在草擬階段,其競選團隊透露截至周二(26日)已收到73個青年團體的政策倡議。香港青年聯會、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等社團分別於本周遞交了意見書,提出禁止本港學生獲取英美政府獎學金、多傾聽青年心聲等主張。李家超競選辦副主任譚志源形容青年將政綱的重中之重,爭取在本周內公布具體內容。

過去兩屆政府已曾形容青年政策是重中之重。當年林鄭月娥參選時就揚言要「與青年同行,共創未來」,而2012年參選行政長官的梁振英亦在政綱提出「讓每個(青年)人都能發揮潛力、活力和創造力」。然而,十年光景轉眼過去,青年人未見能與政府同行,反而不少昔日的青年人在現實社會浮游幾年後,現在決心移民求去。一整代年輕人對社會失去信心,或許反映政府過去的青年政策失敗。值得下任特首思考的是,香港需要的青年政策所謂何物?

十年光景轉眼過去,社會中的青年人未見能與政府同行,反而不少昔日仍是青年人在現實社會浮游幾年後已心意已決打算移民求去。情況或已反映過去特區政府青年政策的失敗,已失去整整幾代年輕人的信心。(歐嘉樂攝)

重建公平階梯靠政府

青年政策關乎政府如何看待年輕人,有給予機會他們發揮所長,歸根結柢更將決定我們有一個怎樣的香港,給予年輕人怎樣的社會。有團體和立法會議員向李家超競選辦公室建議應為青年創造向上流動條件,實際上便是要求政府為不同階層的青年人重建公平階梯,讓他們看到向上流動的出路。

即使近屆政府也重視青年政策,然而從數據可見,年輕人仍苦無出路。根據政府2021年統計數字,15至24歲年齡組別的平均月薪就只有13,700元,而25至34歲的年齡組別平均月薪就也只有19,700元,較十年前增幅雖然分別達五成,但實際上一個年輕人經過十年職場奮鬥後所得的不足2萬薪金,仍難以承擔租金、衣食等各項開支,更遑論組織家庭或生兒育女。來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投身社會後,尤其容易感受到社會缺乏流動階梯。

陸瀚民重視青年政策,並針對青年議題提「百日政綱」。(資料圖片)

擺脫滋生燥動不安的土壤

一些人以為青年工作就有如治安問題,因為在反修例運動中,不少年輕人因為被熱血沖昏頭腦,干犯法律而鋃鐺入獄。這些問題表面上是涉及國家安全,挑戰政府權威,但實際上又有幾多是折射了對社會制度的不滿,尤其是香港繁華背後結構性不公義的分配制度?我們不能忘記,政治上的躁動必然有社會經濟土壤。

有人建議來屆政府關注在反修例運動中被捕青年,給予他們更生機會。這些都是應該做的,政府要設法與那些曾經滿腔怒火的年輕人和解。但同樣重要的是,官員要深切面對過去的施政問題,改變香港因為利益交疊而苦無出路的情況,利用機遇把年輕人吸納於社會大局之中。香港需要的青年政策不只是灌輸某一套論述或是更多的嚴刑峻法,關鍵是築好流動階梯,讓青年能夠在此城市安身立命。

懲教署指確診個案主要集中在荔枝角收押所及赤柱監獄。(資料圖片)

來屆政府如果決心以青年政策為施政重點,便應該建立階梯讓年輕人看到生活改善的機會,分享社會經濟的成果。具體而言,政府可以提供更多免息免審查的進修貸款,讓有進修需要的年輕人能夠裝備自己,並要積極推動職訓教育,讓學習和工作機會能夠有機地結合。另一方面,政府應該有產業政策,推動企業創造更多專業、有發展空間的職位。這樣年輕人才能看到政府關注其工作和就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