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學院能否不只第三間?
政府早前邀請各間資助大學,如有意成立新醫學院,須在明年3月17日或之前提交建議書。香港浸會大學周四(12月12日)就表示已經與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立戰略聯盟,後者可以提供不同專科的臨床教學和實習機會,以及共享臨床專業知識,並邀得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李心平和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作為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的聯席主席。
表示有意籌建第三間醫學院的大學目前已經至少三間。香港科技大學上個月宣佈成立校董會顧問小組,由醫院管理局前主席兼香港大學校委會前主席梁智鴻擔任主席。科大除了打算招收第二學位醫科生,與現時兩所醫學院錯位發展之外,強項亦在於人工智能等科技發展,可以將科技研究與疾病預防、醫學診斷和治療方面等結合。
至於擬開辦四年制醫科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理工大學,同樣以招收第二學位學生為主。比起浸大和科大,理大的優勢在於早已開辦護理學、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課程,過去四十多年為各醫療專業培訓了超過五萬畢業生,在醫療科技教研方面有一定經驗和基礎。
三間大學各有所長,雖然政府的工作組名曰「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但實際上早已表明目的是要成立第三所醫學院,亦即只會接納一間大學的申請。除了當局提及多次期望新醫學院能與現時兩所醫學院錯位發展,醫衞局局長盧寵茂亦曾提到要避免惡性競爭,如院校間爭搶學生。但多兩間醫學院是否就會惡性競爭,以至怎樣才算惡性競爭,恐怕並非不辯自明。
姑勿論中大和港大同樣提供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從同一批文憑試應考生中取錄學生,但沒有人會怪其不是錯位發展,惡性競爭。至於爭搶學生,本身亦不一定為壞事,除非大學為了收生而降低門檻,取錄成績未及的學生入讀。姑勿論文憑試考生人數在拾級而下,升讀大學的競爭本來就沒以前激烈,更重要的是大學培訓人才並頒授學位,責任正是確保每個畢業生都達到認可水平。若然擔心爭擔學生令醫生質素下降,着眼的應該是課程規劃和教學水。
以英國倫敦為例,至少有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四間大學培訓醫生,提供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而沒有人會認為是惡性競爭、爭搶學生。相反,包括香港在內不少人前往當地接受教育,自其畢業的醫生亦已獲准免試在港執業,證明其醫療教育的水平並無妥協。
回看本港的新醫學院作為「北都大學教育城」的一部分,本來就有促進國際合作,帶領區域以至全球醫學研究的定位。以香港的世界前沿醫學研究水平,培訓更多人才以至服務大灣區、輸出海外也不是好高騖遠的目標。如果申辦的醫學院在策略定位、教職員人手、教學設施、臨床經驗與學習資源、教學與學習質素等十項主要考慮條件中都令人滿意,新醫學院能否不只第三間,這是值得當局審慎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