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應重推一手樓空置稅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在周三(14日)的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政府現時非常關注樓宇空置情況,並放風指有機會重推去年撤回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空置稅。縱然社會仍有聲音認為現時並非重推空置稅的時機,但面對發展商囤積居奇的銷售手法,當局仍可視之為類同劏房租務管制的過渡措施,有助樓市供求趨向平衡。

現屆政府於2018年6月提出了六項房屋政策新措施,包括徵收一手樓空置稅、修訂資助房屋的定價策略、撥私樓用地以作興建公屋等,以解決樓市失衡現況。政府及後為了向一手樓徵收額外差餉,曾於2019年10月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以鼓勵發展商將已完工的一手樓盡早推出市場。奈何社會意見兩極,加上疫情爆發、經濟萎縮,迫使當局在去年11月宣布撤回法案。

業界:市場要時間消化單位

在日前的財委會會議上,數名議員先後就一手樓供應量提出質詢,其中工聯會郭偉强除了指近月本港樓價持續向上,與本地經濟環境呈相反方向,亦問及當局未來會否考慮再次引入上述條例。儘管當局回應並無直接表明立場,但亦指不排除未來有需要時考慮再推出。消息一出後有發展商及業內人士大表憂慮,他們聲稱現時非重推空置稅的時機,如華懋集團執行董事蔡宏興認為本港經濟仍未明朗,希望政府不要再推辣招;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認為政府不了解市道,市場需時消化單位。

這些觀點既離不開既得利益階層狹隘思維,更完全未考慮解決本港民生窘困。據政府統計,已落成樓宇但仍未售出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數目,由2018年底的約9,000個漸增至去年的約12,000萬個,其中面積少於70平方米的空置單位共佔去年「貨尾」總數將近六成。再者,去年樓市表現亦與宏觀經濟環境背馳,一手和二手住宅樓宇買賣總數仍跟前年相若,兩年均錄得有近60,000宗成交。而據中大的DSPS樓價指數,雖然去年的一手樓價指數在第二季短暫回落,但不久後已回彈至疫前水平,可見疫情對樓價的影響實在不大。

林鄭於2018年6月提出一手樓空置稅,但在商界反對聲音下觸礁。(資料圖片)

樓市走勢與經濟背道而馳

值得一提的是,一手樓去年成交量雖較前年為少,但二手細單位樓價指數和樓宇總成交量卻大致平穩。本港去年二月踏入首波疫情,樓價的確出現短暫回落,這或促使發展商刻意減慢推出「貨尾」單位的速度,以便藉控制供應量來維持售價平穩及其毛利率。然而本港房屋需求依舊熾熱,結果反將部分潛在一手樓買家推向二手市場,令去年二手樓宇買賣總數較前年多,同時亦間接讓總體樓價處於高水平。相比於疫下實體經濟的疲弱表現,樓市走勢可謂近乎與之脫鈎。

誠然,想要遏止樓價無止境地攀升,唯一治本之道只有大增房屋供應,但覓地、規劃、建屋非朝夕之事,政府短期內還須以兩條腿走路,並以過渡措施減輕市民安居置業煩惱。當局在空置稅一事舉旗不定,最大問題是讓發展商主導樓市的供應量,甚至不無縱容發展商「囤樓」的嫌疑。若然本屆政府真的視房屋供應為施政重心,其思維自然亦應該與時並進,敢於向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說不,並拿出魄力續行他們眼中的「辣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