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也要來一場民企座談會嗎?

北京星期一(2月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眾所矚目,焦點落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握手,以及近期風頭人物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除了華為任正非、小米雷軍等行頭老大發言之外,獲邀發言的「九十後」宇樹科技王興興同樣受到關注。
據說超過五十名民企代表獲邀出席,坐在第一排的有寧德曾毓群、馬雲、飛鶴冷友斌、正泰南存輝、王興興、新希望劉永好、任正非、比亞迪王傳福、韋爾股份虞仁榮和雷軍,當中後六人(王興興至雷軍)獲邀發言。
民企座談會事隔七年再次召開,坊間自然跟2018年作對比。當年發言代表共十人,包括東軟劉積仁、萬向魯偉鼎、時代集團王小蘭、艾可藍劉屹、恆瑞醫藥孫飄揚、星箭公司盧勇、商湯湯曉鷗、通威劉漢元、眾人科技談劍鋒、和同信息耿哲。雖然沒有百度李彥宏、騰訊馬化騰等科企代表人物,但卻有東軟和商湯等,而眾人科技、和同信息等更能夠從新興創科的角度提出營商困難,作用不能小看。
今次發言的華為、比亞迪、小米等成就毋庸贅言,宇樹科技作為杭州「六小龍」之一現在更是聲名鵲起。從香港角度出發,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六家企業中兩間在香港上市,對比的是七年前十間發言企業中沒有一間在港交所掛牌,商湯來港上司也只是後來的事。內地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創科民企一間接一間火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亦應找到自己的定位。
兩次民企座談會召開,更重要的當然是時代背景。2018年民營經濟退場論在內地甚囂塵上,而且特朗普上任展開對華貿易戰。現在則正如習近平發言所說,「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戰、科技圍堵更是在一直升級。不過既然DeepSeek能夠突圍而出,民企自然有底氣相信困難「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
在一方面,民企座談會的意義在於發放明確的政治訊息,顯示中央對民企的支持及信心。民企在內地既有「56789」一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上次座談會習近平稱呼民企代表為「自己人」,中央對於民企的重視和支持也是明顯的。所以更重要的是在另一方面,習近平在這場座談會中表示要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
習近平在大方向方面強調「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具體又提到「要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要認真落實各項紓困政策」等。更重要的是,對民企的支持不能只在中央層面,停留在原則口號,習近平明確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立足實際,統籌抓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落實」。中央既定了調子,可以預期各級政府將要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值得留意的是,無論是七年前抑或現在,對於把政策要求落到實處,習近平都是放在「建構親清政商關係」的框架底下。某程度上,這甚至可以說是對政府官員最大的挑戰。一方面,政府和企業要「親」,即是積極交流、良性合作,但另一方面兩者又要「清」,不能淪為勾結,利益輸送。如果說內地過去打貪是針對「清」的要求,香港如何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就可以說是「親」的問題。
由過去的「起動九龍東」和啟德商業發展,到現在建設北部都會區、鼓勵發展商進場,政府官員都繞不過如何與商界積極交流、良性合作的考驗。甚至更廣泛而言,近年消費市道疲弱,坊間同時出現「旺舖招租」和小商戶捱不下去的現象,只叫商家「識變、應變、求變」,從客觀結果來說的作用有限。工商業界面對哪些困難,政府應該落實什麼紓困政策,以至如何提升政策精準度,不知道是否要透過企業座談會才能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