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一手樓空置稅呢?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上周五(16日)處理俗稱「一手樓空置稅」的《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時,主席李慧琼表示接獲運輸及房屋局通知考慮暫停有關立法程序,消息其後得到局方證實。儘管現屆政府屢次強調增加房屋供應為其施政重心,但此事卻反映出它實際是置民生於不顧,縱容發展商囤積居奇將利潤最大化。

林鄭於2018年6月提出一手樓空置稅,但商界反對聲音頗大,加上內會拖延等因素,委員會較早前宣布終止審議。(資料圖片)

隨着延任的立法會復會,上年度因時間不足而中止待續的草案陸續重新展開審議程序,惟運房局卻表示因應最新經濟情勢等因素暫緩推動「一手樓空置稅」草案,使得2018年以來遊說工作功虧一簣。這一決定不但可能令庫房減少數十億潛在稅收,更加釋出了默許一眾發展商囤樓的訊息。

樓價不見下跌  新盤囤貨持續

回想2018年6月政府向立法會匯報房屋新措施時,當局表明為了維持「樓市健康平穩發展」,打算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額外差餉」,並引用數據指出仍未售出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數目持續上升,「趨勢並不理想」,故此推出「一手樓空置稅」以求「鼓勵發展商加快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的供應」,可惜一場新冠肺炎再次讓港府虎頭蛇尾的管治作風盡現市民眼前。

疫情固然對本地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然而它與本港樓市關聯實在不大。今年一月以來,統計地產市場價格變動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大概仍維持在174至181的水平,而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所有類別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也徘徊在373至387之間,可見疫情對地產行業影響充其量限於工商鋪面。更甚者是隨着疫情稍見平穩,上周在沙田大圍站開售的新盤更見入票狂潮,創下歷來首輪收票第三高的新盤,這顯示了市民剛性置業需求並未減弱。

擱置決定無理 政府走數成風

然而,政府暫緩推動空置稅的論點實在站不住腳。政府在2018年推銷該草案時早已指出,近年已落成樓宇但仍未售出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數目持續上升,由2013年3月時約四千個增加至2018年3月底約九千個,可是其後空置稅立法風聲並未阻止發展商繼續囤貨,令該數字由2019年6月的10,200個增至本年6月的11,200個,故政府實有必要向公眾清楚交代何以選擇在空置單位愈來愈多之時倒行逆施,主動為發展商清除路障。

當局暫緩空置稅的最大問題在於將樓市主導權拱手相讓給一眾發展商。雖然地產及建造界立法會議員石禮謙聲稱本屆餘下任期太短,應該把握時間處理如「明日大嶼」等其他重要民生議題,但這種捨易取難的提案顯然只屬以遠水救近火的下策,甚至存在縱容發展商「囤樓」的嫌疑,讓其能夠透過限制供應抬高樓價。本屆政府不斷強調增加房屋供應為其頭等大事,但觀乎粉嶺高球場、公屋落成量以及「一手樓空置稅」立法等事上的拙劣表現,看來「走數」才是它的真正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