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駱新局】民生問題難道不用「監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澳辦和中聯辦日前就立法會停擺一事多度發聲,證明積極「一國兩制」、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動了真格。「兩辦」的做法確實有助撥亂反正,但單單批評立法會的亂局、只限政治層面並不足夠,若要真正令「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關鍵在於讓活在這個憲制安排下的大多數市民感到幸福,這就不能迴避社會經濟困局,特別是深層次結構矛盾。社經問題遲遲未獲解決,一方面源於港府怠政,另一方面源於既得利益勢力阻撓。我們深信中央有誠意協助香港走出困局,因此「兩辦」對特區的「監督權」應當包括支持港府撼動既得利益,對香港的整體福祉有所承擔。

香港的問題千頭萬緒,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只要解決土地住屋問題,不少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這個城市擁有無數億萬富豪,同時亦是「劏房之都」,基層苦苦輪候都無法獲分配公屋。許多人為了「安居」而費煞思量,因為處理不當的話,勢必干擾就業、結婚、生育、退休等人生大計。如何把他們從住屋困局中解放出來,是為政者不得不處理的問題。

這個問題早已受到中央領導人關注──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出席特區政府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時表明,香港「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敦促港府解決問題,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可惜,林鄭似乎「左耳入、右耳出」,否則她就不會拒絕全面粉嶺高爾夫球場,繼而在該處廣建公屋了。事實上,港府怠政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我們至今仍未看到當局有清晰的藍圖收回位處新界、由四大發展商持有的1,000公頃土地。只要善用這些土地,住屋問題便可有效舒緩,但政府就是沒有決心。

「社會整體利益」包括安居樂業

必須強調的是,港府碌碌無為固然值得批評,中聯辦過往亦不見得有充份履行職責。中聯辦4月中旬回應泛民質疑它「干預」立法會運作時強調,「兩辦」有權代表中央政府,就涉及中央與特區關係事務、基本法正確實施、政治體制正常運作和社會整體利益等重大問題,行使監督權。何謂「社會整體利益」?市民的安居樂業肯定包括在內。中聯辦過往有沒有就此實踐過「監督權」?似乎沒有,起碼沒有像今次批評郭榮鏗那樣,批評極其扭曲的既得利益結構。

香港既得利益結構極其扭曲,「地產霸權」的存在就是證據。在商言商,地產商當然以盈利為最主要目的,但他們之所以如同「霸權」、香港貧富差距之所以位於世界前列,歸根結柢就是政府沒有管理好市場。雖然這個既得利益結構源自港英時期,但回歸後不論港府和中聯辦均沒有正視這個問題。在許多市民的認識中,中聯辦與商界過從甚密,受到既得利益集團「圍獵」,如此不單無法代表中央就香港社會整體利益進行「監督」,反而不幸地加劇不合理的既得利益結構,連累市民對中央的觀感變差。

誠如文章開首所說,「一國兩制」若要走下去,一定要讓市民感到這項偉大事業與他們的福祉息息相關。「兩辦」積極就本地政壇亂局發聲之餘,亦要明白「社會整體利益」不限於政治領域,經濟民生更加重要。倘若中聯辦能夠促使地產商放棄過度扭曲的既得利益,讓社會經濟結構變得健康,讓市民住得有尊嚴,那將有利社會穩定,令「一國兩制」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