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為什麼檢疫大廈名單也出亂子?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四(2月27日),網上流傳出一份疑似政府未公開的強制檢疫大廈名單,涉及逾5,000個地址。不少市民憂心自己所住的大廈並不安全,或有隱形患者。政府為何沒有主動公布名單?又為何會傳出一份疑似名單?

《香港01》曾就此查詢衞生署,卻未能得到正面回應,只答覆正在整合相關名單,或盡快公布。其實在2月8日前,政府一直有公布湖北抵港人士接受檢疫大廈的地址。但自港府2月8日,所有經內地入境人士要強制檢疫14日後,衞生署就再未披露過相關人士目前在哪些大廈或酒店接受家居檢疫。

衞生署提到,這類需要檢疫人士的「風險較低,並非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或於14天內曾到湖北省的人士,亦沒有任何病徵」。但這作為衞生署不公布名單的理由,又能否站得住腳呢?自2月8日起,廣東確診個案迅速破千,毗鄰的深圳也迅速突破400確診人次,傳播風險不可謂不高。雖然家居隔離人士未必都是確診個案,但公開詳情可以令附近居民提高警覺,降低潛在危險。

2月6日,網上謠傳內地生產線停工,惠康多款日用品如廁紙、即食麵、白米等即將缺貨,巿民於是到超巿搶購,將貨架清空。(余俊亮攝)

流傳名單徒添恐慌

再者,開誠布公往往是消除恐慌的最好辦法。相比之下,目前傳出一份疑似名單,市民更會擔心政府是否有所隱瞞,以致更加不安。前段時間香港出現廁紙、米糧搶購潮,也是因為市民對信心不足,可見在疫情期間樹立公信力至為重要。

疑似名單傳出後,網絡上紛紛轉載,各路KOL和民間團體也在自尋方法驗證真偽。比如通過翻查海關的內地入境人數與網傳名單人數進行對比,或核查已知的部分家居隔離人士的地址是否在名單上,以推斷名單的真實性。這些推斷未必準確,反而容易促成謠言和混亂,無助穩定民心。

其實強制檢疫的措施已被批評多時,社會擔心有名無實,當局早應更準確掌確隔離詳情,並適當地公開大廈名單。資訊透明,及與民眾保持有效的交流,均能杜絕猜忌和恐慌,更可以重建權威、建立良好的官民信任,凝聚社會共同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