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設指定診所遇阻 政府須重拾領導力
新型肺炎在香港社區爆發的風險日增,但反對政府設立地區指定診所的力量不減,無助及早控制疫情之餘,亦令醫護人員和求診者不安。指定診所並非理想安排,但總比沒有好。面對社會的恐慌情緒,政府要起領導作用,居民和代議士更須放下政治成見,從社會防疫的大局着想。
醫管局早前公布18間指定診所,打算接收輕微發燒或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的病人。診所會提供治療及病毒測試,有配套分隔病人,亦會調整通風系統。惟指定診所未啟用,附近居民已群起反對。剛過去的周末,九龍灣麗晶花園、南葵涌、長沙灣李鄭屋均有居民連同區議員抗議選址。麗晶花園的遊行後來出現堵路,前幾天葵涌和大埔的診所更被人縱火,幸而無人受傷。
反對聲音的三個理據
即便是對疫症感到恐懼,但惡意破壞診所,打擾病人和醫護人員,怎樣也說不過去,滋事者必須繩之以法。而對於和平的示威遊行,政府也要細聽他們聲音,在防疫工作上盡快重拾民意領導力。
反對者主要舉出下列三個理由:一、新型肺炎病毒比沙士「狡猾」,部份帶病毒者沒有病徵,或者早在發病前已經傳播病毒。現時已有難以追蹤的社區感染個案,居民擔心指定診所鄰近民居,控制疫情不成之餘,反淪為社區爆發點。二、另外,參加者均指摘政府獨斷獨行,沒有諮詢居民意見。三、政府不及早全面「封關」,致病毒走進社區,設指定診所是加害社區。
指定診所利大於弊
推出指定診所的原意是鼓勵呼吸道病者集中求診,及早識別懷疑個案送往醫院,免得留在社區傳染病毒,減少私家診所接收新型肺炎的機會。中大醫學院教授許樹昌亦同意指定診所安排,認為可減少其他病人在急症室感染的不必要風險。每區設置一個,有助居民就診。雖然指定診所鄰近民居,但新型肺炎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只要保持社交距離,相信可以減低受感染機會。
隨疫情來襲,目前社會相當恐慌,甚至部份人不理性地反對所有指施。政府要打破僵局,必須從根源入手。醫管局可到區議會講解方案,詳述防禦社區感染措施,居民亦可憑社區經驗,提供反建議。即使部份人在聽完政府介紹後,依舊反對選址,但民情管理的工作還是要做。若然做法給人先斬後奏的印象,反彈只會更大。
早前在入境管制上,政府就是錯失良機,更令社會被「封關」此簡化了的口號牽着走。誠然,政府後來在控制市面活動及跨境人流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內地入境人數已大幅下降。不過,政府仍未立例在疫症時期禁止病人在接受醫生診治時瞞報謊報資料,轉機檢疫到現在仍有漏洞,顯示仍未盡全力切斷感染鏈。政府可以做得更徹底。
早知信任是關鍵 政府何不及早開藥
若疫情受控,毋須啟動指定診所,那是最理想情況,但社會亦要預備廣泛社區感染。必須承認,設指定診所並非完美,但權衡利弊後,好處仍較壞處多。醫管局需要設法防止診所出現交叉感染,在這前提下,居民和區議員能夠審時度勢,接納這抗疫措施。
不論是反對指定診所還是檢疫中心,骨子裡仍是社會對政府缺乏信任,不相信政府為民着想,連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亦承認缺乏信任導致控制新型肺炎疫情倍添困難 。但缺乏信任反映的正是政府沒有領導能力,在公共衛生危機中無法樹立應有的領導權威。既然知道要取信於民,當局就要根治問題。這不是空喊一句「同舟共濟,重拾沙士精神」就能成事,而是政府開誠布公,化解市民憂慮。要令偏激手段不再有市場,考驗的是官員危機處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