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預算案危機惡化 最壞情況尚未來臨
十月下旬,歐盟以「對歐洲經濟穩定構成威脅」為理由,駁回意大利2019年的財政預算案,並給予意大利三周時間修改。可是限期將近屆滿,意大利卻不為所動,令局勢膠着。這份預算案把赤字目標由原來佔GDP的0.8%,大幅提升至2.4%,可謂是兩大民粹政黨為實現競選承諾,合力破壞歐盟財政紀律的「代表作」。問題是,以意大利的財政實力而言,根本無法兼容減稅和大增福利開支的選舉承諾。若歐盟與意大利續抱現有立場,互不退讓和妥協,未來迎來的或不僅是「希臘債務危機2.0」,而是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意國、歐盟各有盤算難妥協
雖然意大利經濟部長特里亞(Giovanni Tria)於上周五(9/11)表明,歐盟要求削減財赤是「經濟自殺」,但擴大財赤又是否能幫助意國走出經濟滯脹,仍是一大疑問。雖說意國是歐盟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德、法,但該國近廿年的經濟增長可說是裹足不前。自歐債危機解除後,意國在歐洲央行大開水喉時,其經濟增長率亦僅有1%。再者,意大利當下已是債台高築之國,公共債務佔GDP比例達133.4%,僅勝於希臘的180.4%。即使歐盟可無視自身的財政規定,通過這份被形容為「嚴重偏差」的預算案,但也難保不會為金融危機埋下種子。
理論上,根據歐盟規定,任何成員國的預算赤字都不應超過GDP的3%(或債務高於GDP產值60%),而各國政府必須制定年度目標,向歐盟證明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即使意大利赤字並無超出3%,但考慮到債台高築的背景,意國仍算是違反歐盟規定。有鑑於此,歐盟在早前的官方聲明中,才會搬出一套考慮制裁的論調,要求當局把相等於GDP 0.2%的金額存入無息賬戶。若情況沒有改善,該款項將被沒收。
兩大民粹領袖態度強硬,堅持難被歐盟接受的預算案,箇中必有其政治盤算。首先,五星運動提倡最低收入保障,北方聯盟則支持減稅,單是政策矛盾,已令兩黨難以兼顧選民和歐盟的要求;其次,歐盟的財政紀律程序阻嚇力成疑(見2001年愛爾蘭一例);再者,按歐洲議會資料所示,意大利向歐盟上繳約139億歐元,但同時歐盟僅回撥115億歐元補助金,故意國在財政結構上並不依賴歐盟的補助;最後,倘若歐盟有意在英國脫歐後保持現有的預算規模,歐盟未來或會有求於意國,要求上繳更多收益到歐盟。因此,雖然意國表面上並無經濟實力與歐盟周旋,但在談判上卻不處於下風。
反之,目前歐盟則寄望用國債孳息率的機制,來制衡兩大民粹政黨。自預算案被否決的消息傳出,意國的國債孳息率隨即升至四年高位。這意味投資者預視亂局將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大幅拋售國債令息率上漲,直接拉高了政府和企業的借貸成本,令本身已陷入滯脹的經濟體百上加斤。換言之,歐盟欲借市場之力,制衡北方聯盟和五星運動的想法,雖略帶有風險,但至少亦可保留制裁作為最後手段,必要時迫使意國懸崖勒馬。
意債危機「潛力無限」 爆煲並非難以想像
雖說現時預測談判的結果仍屬言之尚早,但就意國的債務規模和結構來看,一旦兩方續以「邊緣政策」博弈,最後因誤判而導致無序失控,其結果或會比早年的希臘債務危機有過之而無不及。誠如上文提及,意國不單是歐盟第三大經濟體,它亦同時是全球第四大主權債務發行國。故此,倘若談判推倒,全球將會是面對一個「價值」三萬億美元的債務問題。
現時,美國步入加息周期,債券市場充斥不穩定因素。若意大利與歐盟的談判持續膠着,甚至破裂,所引起的恐慌情緒,將使資金轉移到美債避險,加快歐元區的資金外流,這或會再度拖累正有經濟復甦勢頭的歐盟。另外,誠如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史教授Adam Tooze所言,「歐洲目前救援機制,都不足以應對全面爆發的意債危機」,加上歐洲央行已宣布在年底停止買債,以確保在未來經濟下行時,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應對,這都使到局勢發展更難預測。
從意大利政府現時仍抱有強硬態度可見,意國的民粹領袖或刻意拉長談判,逐步重建投資者對該國主權債務的信心。如果兩方能在下次限期前達成協議,這固然是一大喜事,不過就現時兩方正面對的掣肘來看,情況不容樂觀,特別是五星運動和北方聯盟的施政理念本為難以協調,在國內外的因素夾擊下,預算案困局或難在短期得以解決。但可以肯定的是,意國債務最壞的情況尚未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