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俱樂部】「私人體育會」已淪應酬會所 月租僅一萬無天理
今年3月,民政事務局就「私人遊樂場用地」的制度安排發表檢討後告,兼作公眾諮詢,諮詢期將於本月19日屆滿。現時這類土地分別由社區組織和私人體育會持有,而最具爭議的,是後者能以象徵式價錢從政府手中租用珍貴的土地,但卻主要服務繳交高額會費的會員。《香港01》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取得超過1,200份私人體育會呈交予政府的季度報告,發現諸多問題,包括公眾使用率低(按合約,會所須在一定程度上對外開放)、會員不使用體育設施、民政事務局監管馬虎等。追本溯源,私人遊樂場用地的原意是借民間資源分擔政府推廣體育的責任,而現況顯然已偏離制度原意,政府當考慮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
根據民政事務局撰寫的報告,當局會考慮私人體育會對於推動體育發展的貢獻,才決定是否續約,具體準則為評估體育會能否助體育「普及化」、「精英化」與「盛事化」。然而,「01觀點」早就指出「『私人』體育會」和「『普及』體育」有本質上的張力,事實上,不少體育會為滿足合約要求而開放特定時段予公眾使用,但所選的都是「豬頭骨」時間——試問有多少人會在周一早上七點至八點租用會所的綜合活動室?《香港01》取得的報告,就顯示有私人體育會的設施並無公眾使用過。
尤有甚者,報告揭示,原來即使是會員,也不一定對該等體育設施感興趣。據統計,去年私人體育會的體育設施使用率只有47%,有11幅用地的體育設施使用率更低於三成。更「有趣」的是,九龍草地滾球會過去兩年的球道使用率不足一成,而使用的都不是會員。究其原委,是因為這些私人體育會的性質更類於「私人會所」,最大功用是供會員交際應酬;事實上,絕大部分私人體育會都有經營餐飲業務,去年的收入總額便高達7億元。到底這些以「私人體育會」名義租用珍貴官地的組織在多大程度上有功於推動體育發展,市民絕對心中有數。
必須強調的是,按現制,私人體育會是以象徵式地價租用官地(例如佔地近80,000平方呎的九龍草地滾球會,上年度應繳地租僅為133,200元,平均每月11,100元),理論上其原意是鼓勵民間有心人推動本港體育發展,但事實已證明這套做法根本行不通,所謂私人體育會,大部分都已成為富人交際場所。富人固然需要合適的地方應酬、交際,但為何政府要給予政策優惠?即使採納民政事務局建議,向其徵收市值地價三分之一,也說不過去。得《香港01》獨家報道,現在全城都知道私人體育會的使用情況是何等不理想,政府再無掩耳盜鈴之遁辭。
當此之際,民政事務局必須訂立嚴格的準則,判斷相關私人體育會是否有助體育運動「普及化」、「精英化」與「盛事化」;以常理論,應當有不少體育會不合格,而它們都不值得再以私人體育會之名租用場地。惟其如此,才能向公眾交代,證明政府有決心在土地議題上「狠下心腸」,不容許任何浪費資源的情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