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上市 大搞智慧餐廳 香港食肆仲有冇得撈?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海底撈計劃來港上市,初步招股文件顯示,各項營運數據都向好。其實,餐飲企業要上市並不容易,因其估值一般較金融板塊低,難以吸引投資者。然而,以海底撈的知名度和持續增長的業務,相信可以吸引不少投資者。海底撈來港上市亦被視為「加大力度」進入香港市場的重要一步,增加市場競爭,衝擊香港餐飲業;若香港餐飲業想保住市場佔有率,就不能再「食老本」。

海底撈一直以服務優質見稱,未入座前已有擦鞋、美甲等服務。(vcg)

海底撈圓上市夢靠不斷開拓市場

內地連鎖火鍋店海底撈以「服務周到」聞名,已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由於內地的上市程序繁複,有酒樓集團花了七年時間才可以正式在深交所掛牌,而香港的上市程序相對簡單,故吸引了很多內地餐飲企業來港一圓上市夢,例如味千(中國)、小南國等。不過,不論內地還是香港的餐飲企業,要在香港的上市也不易,因港股焦點大多落於金融板塊,加上餐飲企業的估值一向較金融板塊低,所以較難吸引投資者和成為市場焦點。

海底撈旗下的調味料生產商頤海國際早於2016年在港上市,當時頤海國際的首席執行官黨春香稱,公司有進入香港的計劃;而在海底撈遞交招股文件當日,頤海國際股價一度漲超過10%。可見,海底撈早已在2016年部署進入香港市場,海底撈不斷開拓展市場令收入和純利大增。根據海底撈的初步招股文件,海底撈在過去兩年的收入持續上升,並在去年升至高達106.37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幅超過八成;而其期內純利按年增近四成至10.28億元。

海底撈在2017年一共有273間餐廳,較2016年的176間大幅增加了近100間, 當中以「三線及以下城市」和「中國內地以外」地區(即香港、澳門、日本、韓國、新加坡和美國)增幅最大,分別為1.4倍和1.1倍,餐廳大增成為海底撈收入大增的主因。可見,海底撈積極開拓市場有效提高市場佔有率,為發展新業務奠下基礎。

結合新科技搞「智慧餐廳」 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在「瘋狂」開新店的同時,海底撈也積極發展外賣市場。近年中國的外賣服務市場增長迅速,關鍵在於線上外賣平台和應用程式(如回家吃飯、美團)極速進入到市場,而且外賣服務的成本低,利潤較好,吸引愈來愈多實體餐廳開拓外賣業務。

(視覺中國)
+4

海底撈成為了中國首個推出自營火鍋外賣服務的餐廳,但其實營運難度很高。須知道,火鍋外賣的性質與一般外賣不一,因火鍋對食材的新鮮度和湯底的濃郁度都有一定高的要求,製作程度較繁複,並非簡單包裝好食物就可以,成本較高,故市面上的火鍋店一般不會提供外賣服務。不過,海底撈也深諳「不進則退」的道理,明知外賣市場是如此大,又有能力開拓新業務,何樂而不為?而去年海底撈的外賣業務也不俗,收入超過2億元,較2016年的1億4千萬增加約50%。

海底撈除了在微信上「大搞」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營銷帶動線下消費)的外賣服務,還不斷將原本的業務「智能化」,包括研發中央存貨管理系統以追蹤食材來源、研究智能廚房、與阿里雲開發人工智能平台(分析大數據)以加快餐廳選址等等,以提高營運效率。

(網上圖片)
「海底撈」台灣分店最近宣布,將於本月中取消顧客自帶食材、不收取額外費用的措施。(海底撈FB圖片)

眾所周知,香港餐飲業久久仍未能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而科技和自動化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人力資源,可以解決問題。 以「落單」為例,現時幾乎所有大型食肆依然靠「畫紙仔」,然後交由職員在電腦「落單」。反觀海底撈的做法,每張檯都附有一部平板電腦,顧客只要用平板電腦「落單」即可,而且平板電腦內還載有不同的火鍋資訊,例如「火鍋涮菜時間表」,如下(按圖放大):

+4

由海底撈的例子可見,智能化、自動化並不會導致大量員工失業,所節省下來的人手就能專心為客人服務,如剝蝦、即席製作手工麵等等,海底撈正正因此而被冠上「服務周到」之稱,令其聲名大噪。海底撈來港上市象徵正式進入香港市場,不再是來開開期間限定餐廳「試水溫」,意味着香港食肆將要面對多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要在市場內站穩住腳,應做好「餐飲服務業」,而並非只做「餐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