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症學童.觀點】SEN兒童服務斷層 非單純教育問題
早前一宗懷疑有過度活躍症的兒童被勒斃事件,引起大眾反思社會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及照顧者支援不足的問題。政府不少服務往往被慘劇牽着走,有事發生才亡羊補牢。事實上,早已有關注組揭示相關政策規劃上的問題,制度上的缺口沒有及時補回,也是慘劇的助燃劑。SEN兒童的服務出現斷層,六歲以上兒童的主要支援由社會福利署轉移到教育局,但以校為本的模式根本無法全面關顧SEN兒童的需要,照顧者的壓力也因社區及學校未能有效協助而變得沉重,政府需要及時檢討,以全面的「區本為主」支援模式配合,才能讓SEN兒童健康發展成長。
學校重成績輕成長 無助融合教育
SEN愈早發現對兒童的成長愈好,惟現時的評估輪候時間過長,懷疑個案須轉介到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做評估,即使中心承諾在六個月內完成新症評估,但一般約九個月才完成整個評估階段,讓兒童錯失及早獲得支援的機會。
此外,六歲以下的學前SEN兒童支援政策由社會福利署統籌,惟「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三項主要的支援到兒童年滿六歲便終止,不單令家長無所適從,也讓部分兒童錯過最佳援助時間。
六歲學童升上小學後,又能得到什麼支援?教育局定義SEN學童有九大類,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ADHD)、自閉症、讀寫障礙等,現時於公營主流中小學就讀的SEN學生有約4.3萬之多,佔總學生人數的6.2%。然而,政府把SEN定性為教育方面的問題,會向學校提供津貼,推動融合教育,提供偏重學業及成績相關的調適及訓練,卻容易忽視他們的個人發展及成長,例如建立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等。每年學校每名SEN學童可獲1.3萬元津貼,但教師工作繁重,加上其他專業人員如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的協助嚴重不足,學童能否得到適切幫助,着實成疑,更有學校會勸退學童,讓家長或照顧者自行負起管教兒童的重擔。
社區乏支援 資助名額少 私營服務貴
校本為主的融合教育未能照顧SEN兒童,社區服務則因政府沒有為志願機構提供常規資助而嚴重不足,加上費用昂貴,部分基層SEN兒童照顧者求助無門。機構須自行尋找資源及作人手規劃,而部分資金來源卻又只能提供一次性或是短期的訓練及服務,無法長期有效幫助SEN兒童。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剛發表的報告指,現時各區均有社會福利署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提供SEN相關服務,這類服務有逾半是以小組教學班形式進行;但需要專業人士的支援,如心理輔導、職業及言語治療,均因人手編制問題而欠相關人員,服務供應不多。若要尋求私營服務,基層家庭實在無法負擔,報告指,收費最低的心理學家輔導平均每小時亦索價1,000元,職業治療亦要每小時700元 。
另一方面,基於政府未有提供全港SEN服務單位列表,家長尋找服務時往往無從入手,部分家長更須跨區找尋相關服務。照顧者的壓力不單來自SEN學童的障礙,更會因自覺無法幫助學童而加劇,即使社署社工會跟進這類個案,盡量紓緩SEN學童照顧者的壓力,惟學童的情況若沒有改善,長遠也難以幫助照顧者。
倡6至12歲SEN學童服務常規化 加強人手培訓
及早識別機制輪候時間過長、 融合教育政策失效,以及社區支援服務不足的問題,均須政府盡快正視,才能讓SEN學童好好成長。政府須把6至12歲SEN學童的支援納入常規資助服務計劃,讓學童及家長能透過非政府組織取得費用合理的社交及情緒訓練,彌補學校支援的缺口;同時也要提供更多家長培訓、託管及減壓服務,讓照顧者得以喘息,不用獨力承擔照顧及管教壓力。
此外,要有足夠的相關專業人員培訓,才得以應付服務需求,減少輪候評估及支援服務的時間。現時本港培訓的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為數甚少,加上部分專業人士會服務其他群體如殘疾人士、長者等,針對SEN兒童的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政府更應及早改善相關機構的人手編制問題及增加大學培訓學額。另外,現時政府不願公布各區的SEN學童分布,以致社福機構無法因應該區的需求聘用足夠的專業人員及提供足夠的服務。要完善服務規劃,也應因應各區的SEN兒童人數安排人手及服務,免得SEN兒童及照顧者要跨區尋找服務,加重他們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