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問卷調查(下)】SEN生轉校求援須跨區 4成父母感學界排斥
上集提到,SEN生於本地公營主流小學正面對支援不足、同輩欺凌、不受教師體諒等疑涉及歧視的不公。調查更發現,近半小學SEN生家長因以上種種不公有想過轉校,但只有約一成多成功轉校。
受訪家長表示,找學校屢遇拒絕取錄,最終成功的條件是跨區上學。據調查,有約4成家長感學界排斥SEN生。學界代表則大呻「教師已將條命都拎埋出嚟做」,矛頭指向教局未有提供足夠專業支援。融合教育理想崇高,卻令SEN家庭及教師雙雙陷入困局。
《香港01》與數個服務SEN家庭的非牟利組織及家長組織合作,於本年8月17日至9月11日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中小學校內融合教育的推行情況。結果發現小學的情況較中學嚴峻。
鳴謝:明愛兒童及青少年綜合服務、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協康會、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
《香港01》透過所得數據及家長訪問,於上集揭露融合教育(融教)五大原則中「及早支援」、「全校參與」、「家校合作」和「跨界別協作」均未能有效遵循。有SEN生家長反映遇支援不足、校園欺凌及教師不公對待等情況,總是投訴無門。調查顯示,逾半(52.3%)家長不認同學校有按《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制定校本機制,處理學生與家長的投訴」、並讓所有家長知道。
【01問卷調查(上)】33%小學SEN生遇欺凌等不公 學者:好驚人
校方明言暗示退學
「家校合作」未成、家長「硬食」不公,竟有學校進一步明言及暗示勸家長為子女轉校,調查顯示有14.3%小學家長曾被勸退。子患自閉症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家長Shirley、和子患讀障、自閉症及ADHD的阿康均表示,學校曾經直接要求他們替子女分別轉讀特殊學校及群育學校;兒子患ADHD的陳女士更直接收到校長的轉校推薦信;黃太和馬太則曾感到教師在言語間暗示,如「學校幫唔到你啲咩」。
另有家長於問卷表示,有學校稱若其子情緒再不受控,會要求媽媽每天在校門外等候,隨時準備接走兒子、不用上課,以行動逼迫家長轉校。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相關數字雖表面偏低,但勸退是「一個都不該有」。教育局回應並表示鼓勵家長主動與學校聯繫,同共配合支援SEN生。
不過,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幹事賀卓軒指,現時即使家長向教育局投訴,局方都會基於「校本管理」把投訴交回學校徹查,造成「自己人查自己人」情況。張超雄亦表示,有利益衝突的調查便無法伸張正義,然而每每鬧大到局方介入校董會也不理想。他認為政府應設獨立於局方及學校的投訴機制,填補現時幾近真空的問責制;最理想是訂立《特殊教育法》。
根據教育局及平等機會委員會文件所載,校方或個別教師有可能違反《殘疾歧視條例》、《香港教育專業守則》及《學校行政手冊》指引。
《學校行政手冊》列明:「教育局絕不贊成學校採取勸諭學生自願離校的手法,因為這種方式並不符合教育的原則,亦違背了政府給了學校不同資源以達到有教無類及推行義務普及基礎教育的目的,讓所有學校生包括有不同需要的學生,都有機會完成初中教育。」
《香港教育專業守則》:教師不應因種族或身心缺陷等原因歧視學生。違反此守則者有可能被褫奪教師資格。
教育局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明:根據《殘疾歧視條例》,所有學校均有責任取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提供適切的支援。
轉校屢遇拒收 成功者需跨區
面對現實逼迫,有家長縱無奈亦只能替子女轉校。據調查,近4成小學SEN生家長有想過為子女轉校,可惜他們轉校也困難重重,成功率只有一成,曾遭學校拒收的有12.7%;「成績不達標」佔所有列舉原因的39.7%,另有19.1%是「校方稱沒資源支援」。半數(50%)家長覺得「很難找到學校取錄子女」,41%家長認為學界排斥SEN生。不過,也有家長沒有真的試過找學校,26.8%家長表示原因是「不清楚哪間有較好支援」、14%表示「相信沒學校願取錄」。
SEN生被學校拒收原因(小學)
*共有44位家長有透露原因
黃太指在舊校苦撐兩年後,決定讓患有ADHD、讀障,及智商較一般港童低兩級(有限智能)的進賢轉校並重讀小二。不過,尋學校時他們曾遭拒收4次,涉及3間津校及1間私校,原因有「無人退學所以無位」、「私校support唔到SEN」,另有在津校工作的友人向黃太直言「你唔使諗,校長唔會再收SEN」。
進賢最終只獲一間區外小學取錄,現時每天需由馬鞍山乘車到觀塘上學。7位接受訪問的家長中,有5位家長曾遭學校拒收,其中4位雖終成功轉校,但有3位需跨區上學,剩餘1位則特意搬到就讀學校區域才不用跨區上學;另外兩位受訪者則表示沒有試過申請其他公營主流學校。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服務主任朱麗英認為,SEN生普遍因不同病症窒礙學習而成績不好,以「成績不達標」來拒收只是「表面好聽,實是矛盾」。冼權鋒則認為融教已推行20年,學校不可以說「無支援」,又指特首林鄭月娥一上任便將SENCO(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恆常化,足見現時理應是完善制度的成熟時機,每所學校均應做好支援、共融,從根本讓學生免於覓校之苦。
據調查,受訪小學SEN生家長中,分別有4成人認為學界排斥SEN生、及不滿融合教育執行表現,更有受訪者留言直指政策是「假融合」。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數字足以反映實況,教育局應該正視。他又指,融合教育已推行20年,由「及早支援」失效到學界排斥都不應該出現,調查結果是反應政策執行失敗。他認為,若本港再不改變「成績掛帥」的教育思維,融合教育「必然推行唔到」。
學界代表:教師命都拎埋出嚟做
不過,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兼小學校長賴子文不同意學界刻意拒收SEN生的指控,並指學校不取錄學生有很多因素影響。他表示明白家長申請轉校會有期望,但不應該「睇得太簡單」。
賴子文並非一概否認學界存在SEN支援不足等問題,他歸咎融教推出20年,教育局事前規劃不足,事後未有大力從根本配合(如早於教師未入職前做好特殊教育培訓),卻猛加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普教中、國民教育等新任務,導致現時教師特殊教育專業不足,又沒時間及資源在職進修,額外提供的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又人手不足。
他慨嘆現況如此,坊間對教師未能周全照顧SEN生的苛責殊不公道,又指教師都需專業支援,直言「教師已將條命都拎埋出嚟做」。他認為最理想是所有教師都進修特殊教育,而非只參加教育局短期培訓課程(三層課程);又表示家長應尋求與學校良好溝通,避免與校敵對。
教育局就本調查結果表示有為學生及學界前線提供不同支援;融教成效監察方面亦會要求學校每年摘寫自評報告,及交代為SEN學生提供了什麼支援服務和成效。至於全面檢討政策的時間表,局方則未有提供。記者以《公開資料守則》向教育局索取SEN生轉校數據,然而局方卻回覆根本沒有相關統計數字,反映局方在現行的監察制度下,仍然對前線情況後知後覺。
值得留意的是,是次中學組別收回74份有效問卷,表示「學校有明示或暗示轉校」者有14.9%,「受不公平對待」者有近47.3%,數字皆較小學所得的高;但感支援充足與不足者相若,分別是44.6%及37.8%,數字較小學的低;亦有5成人滿意相關制度推情況,只有16.3%人感不滿。
數據顯示,中學SEN生及家長對融教執行的負評沒小學的嚴重。不過,賀卓軒指這不反映中學的融合教育推行情況特別好。他解釋,中學SEN生更著重未來前景、生涯規劃,故不會因支援不足有太大反響。賀又指,SEN生上到中學、家長大多不能參與其學習太多,但學生本身未必了解應得權益,加上已踏入青春期,他們即使需要幫助,也甚少會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