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美國再築「印太」圍堵網 為特朗普訪華製逆風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周三(10月18日)突然炮轟中國在國際社會上不負責任,並且重提「印太」(Indo-Pacific)安全戰略概念,聲言美國與印度同為民主國家,應該共同抵禦中國崛起。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三周後將首次訪華,華府在這個敏感時刻釋出強硬信號,無疑令這場「習特會」蒙上陰霾。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10月18日出席演講活動,抨擊中國的對外經濟戰略。(路透社)

蒂勒森大半個月前剛在北京強調中美加強合作的重要性,周三他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時,卻把炮口對準中國,並以下周將到訪的印度作「正面教材」,指控中國在崛起過程中不如印度般負責任,「不時破壞以國際法為基礎的秩序」。他更指,印度未來最可信賴的伙伴是美國而不是中國,美印戰略夥伴關係可形塑未來世界秩序。
 
特朗普政府發出威脅中國論調並不稀罕,蒂勒森的言論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他重新用被特朗普束之高閣的「價值觀外交」包裝「印太」戰略,形容印度與美國在區內另外兩大盟友日本與澳洲同聲同氣,相比之下,中美關係固然重要,但美國與「不民主」的中國「永遠不會」建立與這些民主國家一樣的緊密關係。

習近平於中共十九大開幕禮上表明,中國要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大角色。(圖片來源:新華社)

「印太」概念在美國重返亞太、印度地緣政治角色上升等因素下日益受關注,其潛台詞是遏制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及海洋活動。儘管蒂勒森與特朗普不和的傳言滿天飛,但蒂勒森最新言論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早前的講話一脈相承。白宮發言人亦指,特朗普將會在下月於越南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提出美國對「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的願景。特朗普政府推進「印太」戰略的謀略顯而易見。
 
蒂勒森周三在CSIS演講前數小時,習近平於中共十九大開幕禮上表明,中國要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大角色。蒂勒森的演講或許純屬時間巧合,卻也再度說明,中美之間「鬥而不破」的基本格局不會變化。「印太」戰略「圍堵中國」的意味,甚至比特朗普猛批的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更甚。奧巴馬「圍堵中國」的工具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其範圍涵蓋東亞及美洲地區。但在美國退出9個月後,特朗普政府倡議另一種「圍堵中國」,借助本身已存在的美日印三國合作協議,再加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傳統盟友澳洲,將圍堵範圍擴充至印度洋,重新組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方向。

特朗普政府發出威脅中國論調並不稀罕。(資料圖片)

不過,美國的「印太」戰略成效仍充滿疑問。美日印三國合作協議其實早在6年前提出,中國崛起固然讓三國有了合作的動機,但與TPP相比,三國之間的經濟層面合作仍然欠缺,存在巨大缺口。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外交上的反覆,也為其推行這一戰略自製障礙。特朗普不斷「脫離」國際組織、協議等,致使其他國家與美國打交道時帶着戒心,難以視其為可靠合作對象。就印度而言,早前中印邊境對峙時也嚐到華盛頓口惠實不惠的滋味。
 
回到中美關係,彼此盤根錯節的貿易聯繫是根本決定因素,穩定合作對兩國都有巨大益處,雙方對此了然於胸。蒂勒森上月底在北京與習近平見面時,還在大談要增進中美互信、加強溝通,協力應對種種國際挑戰。如今他對不同受眾發出處處針對中國的言論,當中不無政治作態的盤算。然而,這種「見人講人話」的做法是否就該為外交場上應有態度?蒂勒林言論背後流露的對抗思維,更是值得警惕。習近平在十九大講話裏呼籲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絕非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