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踏上AI 浪潮 助力中小企科技升級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
出版:更新:

團結香港基金專欄|水志偉、麥穎聰、何皓暘

政府將於今年稍後公布總值30億元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詳情,支持研究機構和企業利用位於數碼港新建成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於人工智能的推廣和應用。這是政府首次有針對人工智能的資助計劃,意味着本地人工智能發展將進入新階段。人工智能是近年香港創科發展的焦點之一,可望為不同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科技的更新迭代亦為社會帶來不同挑戰。不少人認為打工仔要提升自身技能,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事實上,不少企業亦面臨科技升級轉型的挑戰。香港要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創科中心,其中一個關鍵在於能否幫助大中小企業善用這一革新技術。

掌握人工智能 激發企業生產力

近年各行各業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原因是這項科技對生產力的巨大潛在回報。在最近一份由亞馬遜在本港進行的市場調查中,受訪僱主認為人工智能可為機構帶來高達40%的生產力增長。 相比以往的數碼科技,人工智能的優勢在於它不需依賴人工編程,而能夠透過大量數據自主學習最優化的工作流程。因此它可以靈活地應用於不同的工作場景,包括一些以往難以透過編程自動化的領域,如人臉識別、翻譯等。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名氣最大的ChatGPT-4、Sora 等,更將可自動化的範圍擴展至文字、影像製作等創意領域。這些特點讓人工智能能夠廣泛地使用在不同行業之中,通過取代繁瑣的工作流程,從而大幅增加員工和企業的生產力。

本港不少大企業已經緊貼這股趨勢,例如不難發現在各大銀行的零售業務中人工智能的蹤影,包括智能客服聊天室、開戶時的身份驗證、詐騙偵測等。然而對於中小企業,要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應用仍然相當困難。不少企業即使了解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但是缺乏相應的資源進行科技升級。根據早前滙豐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雖然88% 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發展會帶來新商機,但只有三分之一表示熟悉相關技術。 除了對新科技認知不足以外,人才培訓和人工智能系統的投資開發也是中小企的兩項痛點。正因人工智能可觀的經濟回報,我們更需要加強支持中小企運用這項技術,讓中小企在科技浪潮中保持競爭力。

加強政策支援 縮短科技「適應期」

一般而言,新科技從發明到普及化往往需要一段 「適應期」 。企業需要時間探索如何將新科技整合到現有的生產流程之中,並通過對人才和配套資產的充分投資,使其發揮出最大的生產力效益。人工智能科技也絕非例外,其快速普及化的關鍵正是為資源較少、試錯成本較高的中小企業盡量縮短「適應期」。

在人才培訓方面,政府可以鼓勵中小企員工進行在職科技培訓,減低企業在市面搜尋人才的成本。在現行的「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之下,政府以2:1的配對形式資助企業員工進行包括人工智能的高端科技培訓,最高資助額為每年50萬元。我們期望年底公布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會進一步加強相關政策支持,讓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取所需的科技人才,幫助他們將新科技整合到現有業務之中。

其次在投資開發方面,政府可以為人工智能公司提供更多服務中小企的誘因。由於技術對數據和算力的需求龐大,中小企自行投資開發人工智能系統的門檻較高,更普遍傾向購買市面上由科技公司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務。現時,市面上如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所提供的「初創及中小企業專門技術協助計劃」和香港生產力局的「技術支援諮詢服務」,以較相宜的價格為中小企提供一些現成的人工智能服務和相關的科技諮詢。政府可以考慮引導人工智能產業鏈進一步對接中小企業,如深圳在前海向服務中小企業的人工智能企業提供一筆過津貼,鼓勵科技公司向中小企提供更切身的人工智能服務。這同時有助提高本地對相關科技的需求,有利於香港建立起研發和應用並重的完整人工智能生態系統。

綜上所述,政策支持對中小企的人工智能轉型不可或缺。我們需要為中小企提供人才、資金及試驗與應用新科技的場景,幫助中小企業以最短時間走出「適應期」,進入「回報期」。只有各行各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都能夠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才能充分實現這新科技對香港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作者水志偉、麥穎聰、何皓暘分別是團結香港基金的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