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細說人口變化 解讀樓市走向
團結香港基金專欄|葉文祺、梁躍昊、賈文薈
差估署最新公布的私樓租金指數顯示,6月份租金表現持續造好,創四年半以來新高;至於樓價方面則維持跌勢,「撤辣」後的升幅不但全數蒸發,更錄得近八年以來新低。正常來説,樓價與租金應該是正向關聯,因爲樓價上升往往源於住屋需求增加,令租金同樣有上升動力;而經濟表現向好也可帶動租金看漲,亦同時刺激樓價上漲。
由此可見,現時樓價與租金走勢背馳實爲反常,而這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當中包括人口變化所引伸的房屋需求與供應。近來,受惠於各項搶人才政策,外來學生與人才湧港令人口逐漸回升,帶動住屋需求上升並陸續消化市場上的租盤,導致租務市場水漲船高。二手樓市方面,在本港老齡化趨勢下,大部分住宅物業由中老年人士持有。由於這類業主並不急於賣樓,加上高息口下,本地買家轉買為租;而「新香港人」則普遍傾向購買一手樓,導致二手市場成交淡靜。再看一手市場,私樓庫存持續高企,令發展商均傾向採取低價銷售策略,以釋放市場購買力。
人才湧港帶動需求 租務市場「水漲船高」
隨着2023年2月本港正式復常及全面通關,人口數字有所反彈,並於年底回升至751萬,較疫情時的低點增加超過15萬人。
以上趨勢得益於外來學生與人才的增加。根據入境處的數字,2023年有超過6萬名外來學生獲批學生簽證,較2020年增長近八成。而在政府積極引進人才的努力下,「高才通」計劃以快速及簡化的處理機制,為香港在短期内帶來了很多人才。計及其他輸入人才計劃,2023年持各類工作簽證赴港的人才總數突破13萬人,大幅增長至2019年的兩倍有餘。
外來學生及人才湧港,加上踏入暑假傳統租務旺季,對住宅租務需求形成剛性支持,並陸續消化市場上的租盤。據代理統計顯示,全港租盤數目與上年相比減少逾一成,租盤供不應求,帶動租金走勢向上。這趨勢亦在差估署的租金指數中有所反映,指數連升四個月之餘,於今年上半年已累升1.6%。
年長業主放盤較少 二手樓市持續淡靜
另一方面,本港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60歲或以上人口於2023年底已突破200萬,佔全港總人口的31%。統計處的數據還顯示,七成的香港住宅由50歲以上的人持有。這些物業多於早年購置,雖然樓價在近年有所回調,但買入價仍大幅低於目前市價。這類業主大部分已還清按揭,這比例在60歲或以上的群體更達到超過86%,因此他們沒有按揭供款的壓力。即使面對息口變化及市況波動,對於他們的影響仍然有限,無需急於減價賣樓。
在需求方面,自2022年聯儲局啟動加息周期以來息口節節攀升,令定期存款息率比起買樓收租的回報還要吸引,減低投資者購買物業收租的意欲。同時,本地用家也面對按揭息率上升,每月還款增加之餘也減低供樓能力,使買樓意欲受到削弱並傾向轉買為租。至於「新香港人」則偏向購買全新單位,在二手市場的活躍程度較低,僅佔二手買家總數約一成。這些均導致二手市場交投淡靜, 2023年只錄得3.2萬宗成交,較2021年加息周期前的5.6萬宗萎縮逾四成。一些急於去貨的二手業主唯有擴大減價力度,加劇樓價下行壓力。
買家入市保持觀望 一手樓市低開吸客
樓市撤辣後,不論香港人、內地或海外人士在港置業,在繳付印花稅項及入場門檻方面基本上一致,吸引來自內地的購買力加速流入本港新盤市場。據代理統計顯示,「新香港人」佔一手買家的比例從2023年第四季的27%,急增至今年第一季的36%。這意味着平均約3宗登記,便有1宗來自內地客,這與本港多項吸引人才計劃不無關係。
然而,如上述二手市場的狀況一樣,一手市場的潛在買家,包括投資者及用家均取態審慎,在撤辣效應消退後觀望氣氛濃厚。主要一手項目的庫存在2024年第一季有所回落後,在第二季持續橫行並維持在2.1萬伙的高水平。為扭轉新盤銷情慢熱的局面,發展商普遍採取低價銷售策略,並以低於同區二手價開價。這不但加劇與二手市場的競爭,也削弱市場對樓市反彈的預期。雖然人口上升及撤辣效應確實帶來住屋需求,但受到高息影響,對於買樓需求的影響始終有限。
綜上所述,人口變化所引伸的效應,對住屋需求及樓市走向均有重要影響。統計處近日公布了最新的本港人口和勞動人口推算,預計香港總人口會由現時的751萬,增加至2046年的819萬,未來25年本港將有152萬人淨移入。筆者期望當局以前瞻性的目光考慮相關變化,因時制宜,規劃未來的土地房屋供應策略。
作者葉文祺、梁躍昊、賈文薈分別是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助理研究員。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