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斌|從兩會熱詞「整治内捲」和「投資於人」看兩會精神

李民斌|從兩會熱詞「整治内捲」和「投資於人」看兩會精神
撰文:李民斌
出版:更新:

李民斌專欄

如果要評選今年兩會的熱詞,相信不論以何種標準,「整治内捲」和「投資於人」都會入top 10。這兩個熱詞,體現出兩會精神所包涵的建設健全市場和加强民生導向理念。

先說「整治内捲」。去年7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防止「內捲式」競爭,此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今年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習主席參加代表團審議時更再次强調要主動破除「內捲式」競爭。

「内捲」是零和博弈

所謂「內捲式」競爭(政府工作報告英文版翻譯爲rat race competition),是一種不理性的競爭,是零和博弈,不但捲不出創新成果,還對企業有害無益。例如「捲價格」這些做法會引發負面效應,不單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從長遠看,更會影響市場健康發展,甚至制約産業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之間也存在「內捲式」競爭。例如在招商引資中,不是因地制宜,而是比拼土地價格、稅費減免、補貼規模,違背市場規律,造成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

主動破除「內捲」,本質是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由市場來配置土地、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創造更加公平和有活力的統一大市場。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角度看,這是優化市場環境、推動公平競爭的有力舉措,讓企業跳出打價格戰、同質化競爭的惡性循環,集中精力於創新產品、提升質量,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投資於人」乃明智之舉

再來看「投資於人」。以往我們更多強調的是「投資於物」,例如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建設,或機械設備和大科學裝置等,這類投資對拉動經濟往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投資於人」則是要把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放到人才培育和發展之上,加强人力資本建設,讓發展成果惠及全社會。

「投資於人」體現出國家宏觀政策鮮明的民生導向。人民收入提升,社會保障更加健全,就業情況改善等,均能有效促進消費,拉動内需,暢通循環,提振經濟。通過打通人才、產業、消費的循環鏈條,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內地經濟從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投資於人」絕對是明智之舉,這可以從DeepSeek爲代表的科技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得到印證。中國科技近年迅速崛起的最大秘訣,是有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尤其是理工科人才儲備充足。數據顯示,單是2020年內地有超過350萬名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居世界第一。

一手「整治内捲」,建設健全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一手「投資於人」,提升生活品質,培育一流人才。我們可以把這兩個熱詞、新詞作爲學習兩會精神的切入點,加深了解國家未來動向,並更好地抓住最新發展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者李民斌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